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的培育 | 第12页 |
·与产乳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二酰甘油转酰基酶(DGAT1)基因 | 第13-14页 |
·骨桥蛋白(OPN)基因 | 第14页 |
·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 | 第14-15页 |
·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 | 第15-16页 |
·ABCG2 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ABCG2 基因的发现和命名 | 第16页 |
·ABCG2 基因的位置和结构 | 第16页 |
·ABCG2 基因的表达和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ABCG2 基因在牛上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ABCG2 基因在人上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2 中国荷斯坦奶牛 ABCG2 基因 CDS 区多态性分析 | 第19-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3页 |
·实验样品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置 | 第21-23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网站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液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3-25页 |
·PCR 扩增 | 第25-27页 |
·SSCP 检测 | 第27页 |
·测序 | 第27-28页 |
·RFLP 酶切检测 | 第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45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 | 第30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30-31页 |
·SSCP 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exon9 SSCP 检测结果 | 第31页 |
·exon14 SSCP 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测序结果 | 第32-33页 |
·exon9 测序结果 | 第32页 |
·exon14 测序结果 | 第32-33页 |
·RFLP 酶切结果 | 第33-34页 |
·exon9 酶切结果 | 第33页 |
·exon14 酶切结果 | 第33-34页 |
·统计结果 | 第34-37页 |
·exon9 统计结果 | 第34-35页 |
·exon9 多态性与产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exon14 统计结果 | 第35-36页 |
·基因型与产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Y367C 与R578Q 两个位点之间不同基因型与产乳性状的显著性检验 | 第37-38页 |
·组合基因型频率 | 第37页 |
·单倍型分析 | 第37-38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45页 |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 第38页 |
·蛋白质功能基序分析 | 第38-39页 |
·蛋白质跨膜区预测 | 第39页 |
·蛋白质信号肽及切割位点预测 | 第39-40页 |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40-41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1页 |
·氨基酸序列对比结果 | 第41-43页 |
·氨基酸改变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43页 |
·ABCG2 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43-44页 |
·蛋白质组成及疏水性分析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DNA 提取分析 | 第45页 |
·多态性检测 | 第45-46页 |
·多态性与产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PCR-SSCP 对多态位点的检测 | 第48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48-49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图 | 第55-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