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执行难”及其成因分析 | 第9-18页 |
一、“执行难”的概念界定及表现形式 | 第9-12页 |
(一) “执行难”的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二) “执行难”的表现形式 | 第11-12页 |
二、“执行难”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 第12-18页 |
(一) “执行难”的危害 | 第12-13页 |
(二) “执行难”的成因 | 第13-15页 |
(三) “执行难”的根源——社会信用缺失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对攻克“执行难”之意义 | 第18-28页 |
一、我国目前解决“执行难”的策略分析 | 第18-21页 |
(一) 集中清理执行积案 | 第18页 |
(二) 执行工作管理体制改革 | 第18-19页 |
(三) 创新执行方法 | 第19-21页 |
(四) “执行难”策略的总体评价——未切中要害 | 第21页 |
二、社会信用体系概述 | 第21-25页 |
(一) 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 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 | 第22-25页 |
三、社会信用体系攻克“执行难”的依据 | 第25-28页 |
(一) 失信惩罚机制的制度导向作用 | 第25-26页 |
(二) 从源头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 第26页 |
(三) 社会联动,织就一张严密的网 | 第26-27页 |
(四) 借助强大威力和明显导向,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执行中的社会信用体系之体现——执行威慑机制 | 第28-35页 |
一、执行威慑机制的演进 | 第28-30页 |
二、执行威慑机制的特征 | 第30-32页 |
(一) 以敦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债务为目的 | 第30页 |
(二) 着眼全局和整体 | 第30-31页 |
(三) 以威慑为核心,阻却侥幸心理 | 第31页 |
(四) 以有履行能力的“赖账者”为对象 | 第31-32页 |
三、执行威慑机制的运行情况及难点 | 第32-35页 |
(一) 执行威慑机制运行的总体概况 | 第32-33页 |
(二) 执行威慑机制运行中的难点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执行威慑机制的完善 | 第35-42页 |
一、应对执行威慑机制予以立法确认和规制 | 第35-38页 |
(一) 立法确认和规制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二) 立法规制的具体建议 | 第36-38页 |
二、加强执行威慑机制的联动效应 | 第38-39页 |
三、增加执行威慑机制的监督和救济措施 | 第39-42页 |
(一) 执行威慑机制的监督措施 | 第39-40页 |
(二) 执行威慑机制的救济措施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