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禅学新探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坛经》研究考察与分析 | 第7-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与目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坛经》版本源流略辨 | 第13-26页 |
第一节 四类《坛经》版本简况 | 第13-17页 |
第二节 《坛经》版本探源 | 第17-23页 |
第三节 宗宝本《坛经》的特点与价值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不二法门与《坛经》禅学体系 | 第26-40页 |
第一节 “不二法门”释义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维摩诘经》与《坛经》中的不二法门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佛性与不二法门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心性与不二法门 | 第31-35页 |
第五节 《坛经》禅法体系架构 | 第35-40页 |
第四章 《坛经》的佛性论与佛心论 | 第40-50页 |
第一节 佛性论的基本内容 | 第40-44页 |
第二节 佛心论的基本内容 | 第44-50页 |
第五章 《坛经》的心性论 | 第50-64页 |
第一节 心、自心与当下现实之心 | 第50-55页 |
第二节 心、自性与人性 | 第55-59页 |
第三节《坛经》与《大乘起信论》的心学比较 | 第59-64页 |
第六章 《坛经》的心行说 | 第64-85页 |
第一节 心行论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心行的实践原则 | 第66-72页 |
第三节 心行与无相戒 | 第72-79页 |
第四节 对传统修行观的批评 | 第79-85页 |
第七章 《坛经》的顿悟观 | 第85-93页 |
第一节 顿悟诸说及其异同比较 | 第85-87页 |
第二节 顿悟观的基本内容 | 第87-88页 |
第三节 顿悟观的学说基础 | 第88-89页 |
第四节 顿悟观的理论特色 | 第89-93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93-9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