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顶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工程概况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25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3页 |
·区域地震背景 | 第23-24页 |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 第24-25页 |
第3章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5-41页 |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地层岩性 | 第25-26页 |
·地质构造 | 第26-29页 |
·断层 | 第28-29页 |
·节理 | 第29页 |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29-33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29-31页 |
·覆盖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31-33页 |
·物理地质现象 | 第33-39页 |
·岩体风化特征 | 第33-37页 |
·岩体卸荷特征 | 第37-3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9-41页 |
·气象 | 第39页 |
·水文 | 第39-41页 |
第4章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深部裂隙成因机制研究 | 第41-67页 |
·边坡基本地质条件 | 第41-44页 |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 | 第44-49页 |
·边坡开挖变形破坏模式与机制分析 | 第49-57页 |
·边坡开挖过程中的破坏迹象 | 第49-55页 |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制分析 | 第55-57页 |
·边坡深部卸荷拉裂带成因机制研究 | 第57-67页 |
·深部卸荷拉裂带的发育特征 | 第57-60页 |
·深部卸荷拉裂带的成因机制 | 第60-61页 |
·深部卸荷拉裂带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61-67页 |
第5章 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67-107页 |
·岩体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 | 第67页 |
·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平衡计算 | 第67-79页 |
·计算方法及软件 | 第67页 |
·计算剖面确定 | 第67-69页 |
·参数选取 | 第69-70页 |
·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 | 第70-71页 |
·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成果 | 第71-79页 |
·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79-83页 |
·连通率对边坡稳定的敏感性分析 | 第79-81页 |
·地震对边坡稳定的敏感性分析 | 第81-83页 |
·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 第83-105页 |
·概述 | 第83-85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5-86页 |
·计算方案 | 第86页 |
·模型准则及其离散化 | 第86-88页 |
·边坡开挖过程模拟分析 | 第88-100页 |
·边坡支护过程模拟分析 | 第100-105页 |
·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105-107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建议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