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N的嵌入式温室监控系统相关控制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0页 |
·课题背景和目的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温室控制综述 | 第20-44页 |
·温室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第20-21页 |
·温室发展简史 | 第20页 |
·温室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温室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1-32页 |
·温室控制系统概念 | 第21-22页 |
·温室控制系统现状 | 第22-29页 |
·温室控制系统分类 | 第22-23页 |
·温室控制系统架构 | 第23-24页 |
·温室环境调控手段 | 第24-27页 |
·国内外温室控制系统现状 | 第27-29页 |
·温室控制领域存在的误区 | 第29页 |
·温室产业发展对温室控制系统的要求 | 第29-30页 |
·温室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温室控制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向 | 第32-44页 |
·温室对象的特点 | 第32页 |
·温室模型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温室建模方法 | 第32-33页 |
·温室建模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温室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36-42页 |
·温室控制方法概述 | 第36-37页 |
·温室控制方法主要分类 | 第37-40页 |
·温室算法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温室控制理论研究趋向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基于WSN的嵌入式温室监控系统 | 第44-59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44-47页 |
·嵌入式系统组成 | 第44-46页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46页 |
·嵌入式系统特点和优势 | 第46-47页 |
·无线传感网概述 | 第47-49页 |
·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 第47页 |
·无线传感网的概念 | 第47-48页 |
·无线传感网的特点 | 第48页 |
·Zigbee无线通讯技术 | 第48-49页 |
·基于WSN的嵌入式温室监控系统适用性分析 | 第49-53页 |
·温室监控系统适用性调查 | 第50-51页 |
·WSN和嵌入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 第51-53页 |
·基于WSN的嵌入式温室群控系统方案 | 第53-59页 |
·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 第53-55页 |
·系统总体构成方案 | 第55-57页 |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温室环境建模与仿真 | 第59-86页 |
·温室环境仿真模型建立的意义 | 第59-60页 |
·温室数学模型 | 第60-69页 |
·温室的动态热平衡 | 第60页 |
·温室的静态能量和水汽平衡方程 | 第60-61页 |
·温室内各部分能量的计算 | 第61-65页 |
·太阳辐射能量 | 第61-62页 |
·加温设备提供的能量 | 第62页 |
·温室外围散失能量 | 第62-63页 |
·通风损失能量 | 第63页 |
·蒸散消耗的潜热 | 第63-65页 |
·室内空气与土壤表面交换的能量 | 第65页 |
·温室质能动态平衡方程 | 第65-66页 |
·含湿量和相对湿度的计算 | 第66-67页 |
·光照度的计算 | 第67-69页 |
·MATLAB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9-72页 |
·仿真实验的温室参数 | 第69-70页 |
·Simulink仿真工具 | 第70页 |
·Simulink环境下温室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70-71页 |
·代数环问题的克服 | 第71-72页 |
·典型季节的温室环境及调控措施 | 第72-74页 |
·夏季的温室环境及调控措施 | 第72-73页 |
·冬季的温室环境及调控措施 | 第73-74页 |
·温室环境调控存在的矛盾 | 第74页 |
·不同条件下的温室环境仿真实验 | 第74-86页 |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温室仿真 | 第74-78页 |
·不同通风率下的温室仿真 | 第78-79页 |
·不同环境因子目标值下的仿真 | 第79-81页 |
·不同蒸腾率时的仿真 | 第81-83页 |
·遮阳仿真实验 | 第83页 |
·保温仿真实验 | 第83-84页 |
·光照度仿真实验 | 第84-86页 |
第五章 WSN反馈数据的灰色预测插值 | 第86-111页 |
·温室环境因子的反馈延迟滞后问题 | 第86-90页 |
·WSN反馈数据滞后的原因 | 第86-88页 |
·反馈数据滞后对温室控制稳定性的影响 | 第88-90页 |
·解决WSN反馈延迟的方法 | 第90页 |
·温室WSN反馈数据灰色预测 | 第90-105页 |
·灰色预测理论概述 | 第90-91页 |
·灰色预测适用性分析 | 第91-92页 |
·WSN反馈数据的灰色预测计算 | 第92-94页 |
·不同建模维数的灰色预测 | 第94-96页 |
·不同采样周期的灰色预测 | 第96-97页 |
·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检验方法 | 第97-100页 |
·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检验实例 | 第100-104页 |
·GM(1,1)残差模型 | 第104-105页 |
·灰色预测数据的插值拟合 | 第105-108页 |
·插值拟合的作用 | 第105页 |
·三次样条插值计算 | 第105-107页 |
·灰色预测插值处理流程 | 第107-108页 |
·灰色预测插值控制效果分析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温室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 | 第111-120页 |
·数据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112页 |
·温室WSN数据融合算法 | 第112-119页 |
·无线传感测量数据的融合过程 | 第112页 |
·传感测量数据的一致性检测 | 第112-114页 |
·分批估计融合算法 | 第114-116页 |
·自适应加权平均 | 第116-117页 |
·融合计算实例 | 第117-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温湿度的反馈前馈线性化解祸 | 第120-133页 |
·温室环境多因子祸合调控难题 | 第120-121页 |
·祸合现象 | 第120页 |
·温室各环境因子的耦合现象 | 第120页 |
·单因子控制与多因子控制 | 第120-121页 |
·几种常规解耦方法 | 第121-122页 |
·反馈前馈线性化解耦 | 第122-125页 |
·反馈与前馈 | 第122-123页 |
·反馈前馈线性化解耦原理 | 第123-125页 |
·温室温度湿度的线性化解耦 | 第125-130页 |
·耦合的温室温湿度数学模型 | 第125-126页 |
·温湿度反馈前馈线性化解耦过程 | 第126-128页 |
·解耦模型时间常数的选择 | 第128-129页 |
·合理温度湿度目标值的设定 | 第129-130页 |
·温室温湿度解耦控制仿真实验 | 第130-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3-138页 |
·全文总结 | 第133-13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研究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5页 |
附录 | 第145-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