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资本市场多层次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 2 境外主要的场外交易(OTC)市场概述及经验借鉴 | 第15-26页 |
| ·美国的场外交易(OTC)市场的发展背景及演进过程 | 第15-19页 |
| ·多层次股票市场依多层次交易规则而划分 | 第16-17页 |
| ·完善的转板、退市机制 | 第17-18页 |
| ·成熟的做市商制度,实行报价与指令驱动联合驱动的混合型交易机制 | 第18-19页 |
| ·支持创新性企业的发展 | 第19页 |
| ·场外交易(OTC)市场始终是交易所的一个主要竞争者 | 第19页 |
| ·采取政府间接管理,自律性组织直接管理场外交易(OTC)的模式 | 第19页 |
| ·日本的场外交易市场(JASDAQ)的发展背景及演进过程 | 第19-21页 |
| ·宽松的入市条件 | 第20页 |
| ·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交易主体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过渡 | 第20页 |
| ·做市商制度提高了JASDAQ市场流动性 | 第20-21页 |
| ·充分的信息披露和较完善的监管机制 | 第21页 |
| ·促进未登记的股票的流通 | 第21页 |
| ·台湾的场外交易市场(OTC)的发展背景及演进过程 | 第21-24页 |
| ·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也必须照顾到市场需求 | 第22页 |
| ·不断探索合理的准入制度和有效的监管制度 | 第22-23页 |
| ·通过发展低层次场外交易市场抵制盘商操纵的地下股票交易 | 第23页 |
| ·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 | 第23页 |
| ·把兴柜股票市场建成优质股份公司上市、上柜的预备市场 | 第23-24页 |
| ·把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与培育创业投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 第24页 |
| ·国外主要OTC市场的相似特征 | 第24-26页 |
| 3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 | 第26-28页 |
| ·定向募集公司的内部职工股开始成为交易对象 | 第26页 |
| ·以非上市法人股为交易对象的STAQ和NET两系统开通并运营 | 第26页 |
| ·从1998年起,法人股拍卖方式的兴起 | 第26-27页 |
| ·2000年以来,"高科技板"、"二板"、"创业板"成为热点 | 第27页 |
| ·2001年6月以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运行 | 第27页 |
| ·2003年12月以后,产权市场成为促进产权转让的重要平台 | 第27-28页 |
| 4 在天津滨海新区构建全国统一的OTC市场的模式 | 第28-35页 |
| ·天津打造全国性OTC市场的基本条件 | 第28-29页 |
| ·历史与地缘优势 | 第28页 |
| ·体制优势 | 第28-29页 |
| ·金融基础设施优势 | 第29页 |
| ·相对强大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体系优势 | 第29页 |
| ·现代OTC市场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29-31页 |
| ·低层次的OTC市场应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 | 第30页 |
| ·适应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 | 第30页 |
| ·采取统一报价、分散交易的交易方式 | 第30页 |
| ·在上市标准上采取低门槛加保荐人机制 | 第30页 |
| ·采取集中监管和自律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 第30页 |
| ·具有灵活的升级转板和退市机制 | 第30-31页 |
| ·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 第31-35页 |
| ·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构建全国性的OTC市场 | 第31-32页 |
| ·联合中关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全国性的OTC市场 | 第32-33页 |
| ·以股交所为前哨新建全国性的OTC市场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