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三角学在中国翻译传播的历史背景 | 第8-11页 |
| ·三角学的第一次传入的历史背景 | 第8-9页 |
| ·三角学的第二次传入的历史背景 | 第9-11页 |
| ·相关研究情况 | 第11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译者及出版机构简介 | 第13-19页 |
| ·华蘅芳简介 | 第13-15页 |
| ·华蘅芳生平 | 第13-15页 |
| ·华蘅芳翻译工作及著述 | 第15页 |
| ·傅兰雅生平及翻译工作 | 第15-16页 |
|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三角数理》研究 | 第19-41页 |
| ·《三角数理》翻译目的 | 第19页 |
| ·《三角数理》翻译特点 | 第19-20页 |
| ·《三角数理》主要内容 | 第20-40页 |
| ·平面三角主要内容 | 第21-32页 |
| ·对数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 第32页 |
| ·球面三角形内容 | 第32-40页 |
| ·《三角数理》内容分析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三角数理》与第一次三角学传入内容之比较 | 第41-47页 |
| ·明清之际三角学传入内容 | 第41-44页 |
| ·《大测》 | 第41-42页 |
| ·《测量全义》 | 第42-43页 |
| ·对数的输入 | 第43-44页 |
| ·两次三角学传入情况的比较 | 第44-47页 |
| ·广度:三角学知识系统全面 | 第44-45页 |
| ·深度:三角学知识难度增加 | 第45-46页 |
| ·翻译内容符号化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三角数理》对晚清三角学研究的影响 | 第47-60页 |
| ·三角学第一次传入的影响 | 第47-51页 |
| ·梅文鼎《平三角举要》 | 第47-48页 |
| ·梅文鼎《弧三角举要》 | 第48-49页 |
| ·汪莱球面三角研究成果 | 第49页 |
| ·《九数通考》 | 第49-51页 |
| ·三角学第二次传入的影响 | 第51-58页 |
| ·《新三角问题正解》 | 第51-53页 |
| ·《图解三角术》 | 第53-55页 |
| ·《弧三角释术》 | 第55-57页 |
| ·《弧三角术》 | 第57-58页 |
| ·《三角数理》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0-61页 |
| 附录1 《三角数理》中干支及天地人物、二十八宿的现代意义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