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切入点与创新 | 第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农民负担的历史渊源 | 第10-11页 |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负担状况 | 第11-13页 |
·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 第13-14页 |
·后农业税时代农民负担与农地负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建议 | 第15-16页 |
·国外对农民负担问题的研究 | 第16-17页 |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农民负担的内涵与构成 | 第21-28页 |
1 农民负担与农地负担的内涵 | 第21-23页 |
·农民负担的定义 | 第21-22页 |
·农民负担的内涵 | 第22-23页 |
·农地负担的内涵 | 第23页 |
2 农民负担构成 | 第23-28页 |
·税收 | 第23-25页 |
·村提留和乡统筹 | 第25-26页 |
·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 第26页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集资、摊派和罚款 | 第26页 |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调查方案设计 | 第28-38页 |
1 研究区概况 | 第28-31页 |
·范围 | 第28页 |
·地位 | 第28页 |
·地质地貌与水系 | 第28-29页 |
·土壤 | 第29-30页 |
·农业 | 第30-31页 |
2 甘肃省河西地区农民负担及相关改革政策 | 第31-35页 |
·农业税费改革政策 | 第31-32页 |
·税费政策 | 第31页 |
·税费尾欠 | 第31-32页 |
·两工、以资代劳 | 第32页 |
·农民负担政策 | 第32-34页 |
·一事一议 | 第32-33页 |
·四项制度 | 第33-34页 |
·其他政策 | 第34页 |
·主要涉农收费政策 | 第34-35页 |
·计生收费 | 第34页 |
·农村电价及电网改造 | 第34-35页 |
·农村水价政策 | 第35页 |
·农村建房收费 | 第35页 |
·农民进城务工 | 第3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35页 |
3 研究区取样情况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后农业税时代农民收入与农地收入变化分析 | 第38-42页 |
1 河西地区取消农业税前后农民收入与农地收入情况 | 第38-40页 |
2 河西地区农民负担 | 第40-42页 |
·生资价格上涨过快,已成为农民不可小视的负担 | 第40-41页 |
·高中和大学阶段教育费用过高,农民家庭难以承受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河西地区农民负担、农地负担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 第42-52页 |
1 河西地区农民负担状况 | 第42-47页 |
·酒泉市农民负担 | 第42-43页 |
·张掖市农民负担 | 第43-44页 |
·金昌市农民负担 | 第44-45页 |
·武威市农民负担 | 第45-46页 |
·敦煌市农民负担 | 第46-47页 |
2 农民负担与农地负担分析 | 第47-50页 |
·农民负担与农地负担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农民负担与农地负担分析 | 第48-50页 |
3 河西地区农地负担与耕地保护分析研究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2-56页 |
1 结论 | 第52-55页 |
·农民收入提高,但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 第52-53页 |
·后农业税时代,农民对耕地的投入与养地方面远较农地承包经营之初弱化 | 第53页 |
·农业收入低是制约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的因素 | 第53-55页 |
·农民对农地投入与保护耕地积极性下降 | 第55页 |
2 讨论 | 第55-56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