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7页
1 绪论第17-32页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22页
     ·选题背景第17-20页
     ·研究目的第20-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2-2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5-2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8-29页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9-32页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研究方法第30页
     ·技术路线第30-32页
2 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32-50页
   ·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第32-40页
     ·农业循环经济概念及特征第32-37页
     ·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第37-38页
     ·农业循环经济的外部性第38-4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内涵第40-43页
     ·机制第40-41页
     ·发展机制第41-42页
     ·农业循环经济机制第42-43页
   ·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基础第43-49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43-45页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第45-47页
     ·农业生态经济理论第47-48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3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第50-61页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及启示第50-54页
     ·德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第50-51页
     ·日本循环型农业发展实践经验第51-53页
     ·美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第53-54页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第54页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第54-60页
     ·上海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第55-57页
     ·武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第57-59页
     ·青岛发展资源循环型农业的实践经验第59页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启示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第61-83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第61-65页
     ·传统农业经济第61-62页
     ·石油农业经济第62-63页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第63页
     ·三种农业经济形态比较第63-65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第65-71页
     ·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第65-69页
     ·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化与多元化转变第69-70页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第70-71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第71-82页
     ·农业自然资源存量不足且利用率较低第71-74页
     ·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滞后第74-76页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第76-78页
     ·农民综合素质较差和政策扶持不力第78-8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障碍因素分析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5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总体框架设计第83-10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设计思路第83-84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设计原则第84-85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设计结构第85-86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微观参与主体第86-98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参与主体的理论假设第88-89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微观参与主体的结构模型第89-90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微观参与主体关系识别第90-93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微观参与主体关系的博弈分析第93-97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微观参与主体角色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6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细分第100-116页
   ·农业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第100-110页
     ·农业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原理第100-102页
     ·农业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构建第102-106页
     ·农业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实现条件第106-108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业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第108-110页
   ·基于预期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第110-115页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第110-111页
     ·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可行性第111-112页
     ·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预期目标的确定第112-113页
     ·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构建第113-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7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综合评价第116-135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指标体系构建第116-123页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指标确定原则第116-118页
     ·评价指标的创新性选择第118-120页
     ·指标体系建构第120-123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综合评价方法第123-127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123-124页
     ·投影寻踪评价模型简介第124-125页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第125-127页
   ·基于RAGA-PPE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评价第127-132页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第127页
     ·数据选取第127页
     ·样本评价指标集的归一化处理第127页
     ·最佳投影方向的确定第127-132页
     ·一维投影值计算与优劣排序第132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132-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8 优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对策第135-142页
   ·协调明确各微观主体关系第135-137页
     ·加强政府引导职能第135-136页
     ·调动涉农企业与农户的主观参与能动性第136页
     ·鼓励社会公众监督与中介组织辅助第136-137页
   ·运用激励与约束方式来强化激励机制第137-139页
     ·提高经济政策激励与约束效率第137-138页
     ·调节法律法规的激励与约束能力第138-139页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发展机制良性运行第139-141页
     ·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第139页
     ·加快农业循环经济规划的制定第139-140页
     ·培养和提升全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第140页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力度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