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8页
1 绪论第18-30页
   ·研究背景第18-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研究目的第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0-26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0-23页
     ·国内相关研究及评述第23-25页
     ·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第25-26页
   ·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第26-27页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27-28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2 主要概念界定及相关基础理论第30-43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0-37页
     ·农业技术第30-31页
     ·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第31-32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第32-37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相关理论基础第37-42页
     ·农业产业化理论第37-39页
     ·系统理论第39-40页
     ·协同理论第40-41页
     ·农业技术体系的创新原理第41-42页
     ·农业技术集成的相关思想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国外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43-51页
   ·美国技术支撑体系第43-45页
     ·美国农业科技体系的构成第43页
     ·美国农业科研的主要特点第43-44页
     ·美国农业科技运行机制第44-45页
   ·以色列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第45页
     ·以色列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和特点第45页
     ·以色列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作用借鉴第45页
   ·泰国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第45-46页
     ·泰国农业科研第46页
     ·泰国农业推广第46页
   ·日本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第46-47页
     ·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第46-47页
     ·日本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第47页
   ·荷兰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第47-48页
     ·荷兰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第47-48页
     ·荷兰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特点第48页
     ·荷兰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经验第48页
   ·国外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对我国的启示第48-50页
     ·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第48页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组织体系第48-49页
     ·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体系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证分析第51-79页
   ·宏观技术支撑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第51-64页
     ·技术支撑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51-58页
     ·技术支撑与国际差距的实证分析第58-64页
   ·微观技术集成创新与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第64-70页
     ·理论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实证分析第66-70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第70-71页
   ·案例分析——以黑龙江省农垦为实证研究对象第71-77页
     ·黑龙江省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就第71-74页
     ·农业科技创新对黑龙江省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第74-75页
     ·黑龙江省农垦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第75-76页
     ·案例分析的启示——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主要问题成因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5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集成架构和功能第79-95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功能第79-87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外部环境因素第79-82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运行的子过程第82-83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性能与功能第83-84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主体第84-87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集成过程第87-89页
     ·技术建构第88页
     ·技术选择第88-89页
     ·融合开发第89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集成的能力支撑第89-91页
     ·技术建构能力第90页
     ·技术监测能力第90页
     ·技术融合能力第90-91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集成的环境支撑第91-94页
     ·市场导向第91-92页
     ·创新文化第92页
     ·集成团队第92-93页
     ·技术学习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6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集成架构的模型研究和实证分析第95-107页
   ·研究变量和研究假设第95-97页
     ·市场导向与技术集成能力第95页
     ·创新文化与技术集成能力第95-96页
     ·集成团队与技术集成能力第96页
     ·技术学习与技术集成能力第96-97页
     ·技术集成能力与创新绩效第97页
   ·研究变量的测量第97-102页
     ·自变量的测量第98-99页
     ·中介变量的测量第99-101页
     ·因变量的测量第101页
     ·控制变量的测量第101-102页
   ·研究数据的收集第102页
   ·研究假设的检验第102-106页
     ·模型设定第103-104页
     ·模型识别第104页
     ·模型拟合度评估第104页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第104-105页
     ·参数效应分析第105-106页
   ·研究假设检验的结果分析第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7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运行机制第107-126页
   ·研发子系统的运行第107-111页
     ·输入模块第108-110页
     ·运作模块第110页
     ·输出模块第110-111页
   ·推广服务子系统的运行第111-113页
     ·"推广"的内涵第112页
     ·系统的运行过程第112-113页
   ·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的运行第113-115页
     ·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第113-114页
     ·系统的影响因素第114页
     ·系统的运行过程第114-115页
   ·市场子系统的运行第115-117页
     ·市场结构特征分析第115-116页
     ·系统的运行过程第116-117页
   ·宏观调控子系统的运行第117-119页
     ·宏观调控的机理和作用第117-118页
     ·农业技术支撑宏观调控的政策制定流程第118-119页
   ·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运行障碍第119-125页
     ·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功能障碍第119-121页
     ·推广服务子系统功能障碍第121-123页
     ·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功能障碍第123-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8 优化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政府行为第126-136页
   ·政府行为的缺陷分析第126-130页
     ·农业产学研合作效果欠佳第126页
     ·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支撑政策很难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第126-128页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第128-129页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第129-130页
   ·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第130-132页
     ·基本目标第130-131页
     ·基本思路第131页
     ·基本原则第131-132页
   ·规范政府行为的改革措施第132-135页
     ·大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协调发展第132页
     ·强化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互合作第132-134页
     ·切实建立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支撑管理体制第134页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科技研发主体的基本利益和积极性第134页
     ·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缩短农业科技授受主体之间的距离第134-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9 促进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36-145页
   ·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改进第136-139页
     ·农业科研体系的改进第136-137页
     ·农业科研队伍的改进第137页
     ·农业科研投入的改进第137-138页
     ·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改进第138-139页
   ·推广服务子系统的改进第139-142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第139-140页
     ·农业推广队伍的改进第140-141页
     ·农业推广投入的改进第141-142页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络的改进第142页
   ·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的改进第142-144页
     ·农户意识的改进第142页
     ·基层推广距离的改进第142页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改进第142-143页
     ·农民接受能力的改进第143页
     ·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改进第143-144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改进第144页
     ·涉农企业作用的改进第144页
     ·土地应用成本的改进第144页
     ·应用环境和条件的改进第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结论第145-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9页
附录第159-1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