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一) 执行救济概述 | 第12-13页 |
1. 执行救济的概念 | 第12-13页 |
2. 执行救济的特征 | 第13页 |
(二) 案外人异议制度概述 | 第13-16页 |
1. 案外人的概念及分类 | 第13-15页 |
2. 案外人执行异议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三) 民事执行中设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 民事执行中设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必要性 | 第16页 |
2. 民事执行中设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案外人异议制度的规定及反思 | 第19-28页 |
(一) 案外人异议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9-22页 |
1. 执行异议的立法考察 | 第19-20页 |
2.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 | 第20页 |
3. 案外人异议之诉 | 第20-22页 |
(二) 案外人异议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2-25页 |
1. 可以提出执行异议的具体行为亟待规定和细化 | 第23页 |
2. 异议审查机构和异议诉讼机构亟待明确和规范 | 第23页 |
3. 执行机构的前置程序有累赘之嫌,存在众多弊端 | 第23-24页 |
4. 审判监督程序问题在立法上存在矛盾,地位尴尬 | 第24-25页 |
(三) 案外人异议制度缺陷的根源 | 第25-28页 |
1. 立法指导思想存在缺陷 | 第25-26页 |
2. 对执行程序公正价值的忽视 | 第26页 |
3. 对再审程序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26-28页 |
三、不同国家(地区)对案外人权益保护规则比较 | 第28-34页 |
(一) 德国模式 | 第28-30页 |
1. 执行抗议 | 第28-29页 |
2. 即时抗告 | 第29页 |
3. 案外人异议之诉 | 第29-30页 |
(二) 日本模式 | 第30-31页 |
1. 执行抗告 | 第30-31页 |
2. 案外人异议之诉 | 第31页 |
(三) 台湾模式 | 第31-32页 |
1.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措施 | 第31-32页 |
2. 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措施 | 第32页 |
(四) 对以上国家及地区案外人异议制度的评析 | 第32-34页 |
四、完善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思路 | 第34-39页 |
(一) 案外人异议制度建构中应遵循的原则 | 第34-35页 |
1. 公正原则 | 第34页 |
2. 效率原则 | 第34-35页 |
3. 秩序原则 | 第35页 |
(二) 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 | 第35-39页 |
1. 执行异议 | 第35-36页 |
2. 案外人异议之诉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