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吉林省城市化机制与路径选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表、图、专栏索引第12-14页
1 绪论第14-28页
   ·城市化的内涵第14-15页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城市化机制与路径选择问题的提出第15-21页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基础互相制约第15-17页
     ·研究视角转换:“差异区”到“功能区”第17-18页
     ·城市化成本:城市化进程中不能承受之重第18-19页
     ·制度约束下的城市化——半城市化第19-21页
   ·几个关键问题的说明第21-25页
     ·“城市化”与“城镇化”——统一的内涵第21页
     ·研究区域的选取第21-24页
     ·对城市化水平的理解第24-25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5页
     ·研究目的第25-26页
     ·研究意义第26页
   ·研究思路第26-28页
2 相关理论与相关研究述评第28-50页
   ·研究的基础理论第28-37页
     ·人地关系理论第28-31页
     ·地域分异理论第3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经济理论第31-32页
     ·区位论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第32-35页
     ·集聚-扩散理论第35-36页
     ·区域发展理论第36-37页
     ·区域外部性与区域相互作用第37页
   ·主体功能区的理论研究第37-42页
     ·主体功能区研究的发端第37-38页
     ·对主体功能区相关理论问题的认识第38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第38-40页
     ·主体功能区的理论内涵第40-41页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地域功能第41-42页
   ·城市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第42-49页
     ·城市化进程与发展阶段第44-45页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3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城市化理论探索第50-57页
   ·从“差异区”到“功能区”第50-52页
     ·地理学的“差异区”与“功能区”第50-51页
     ·经济学对区域问题的研究第51-52页
   ·空间结构转换第52-53页
   ·主体功能区与城市化的分区耦合: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空间均衡第53-56页
     ·中心地过程的空间表现第53-55页
     ·人口移动过程的集聚与分散第55-56页
     ·环境变化过程的加剧与舒缓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 吉林省城市化时空特征分析第57-72页
   ·吉林省城市化历史特征第57-61页
     ·哈大线开通以前——分散点状格局第57-58页
     ·哈大线开通到伪满时期——双核树状格局第58页
     ·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第58-59页
     ·改革开放以来第59-61页
   ·吉林省城市化空间结构特征第61-63页
     ·吉林省城市化空间结构总体特征第61页
     ·中部城镇群形成及扩展机制与特征第61-63页
   ·吉林省城市化区域分异特征第63-65页
     ·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系数计算第63-64页
     ·模型的构建第64-65页
     ·相关结果第65页
     ·相关结果分析第65页
   ·吉林省城市化驱动机制分析第65-68页
     ·资源开发第66页
     ·人口流动第66-67页
     ·交通促进第67-68页
     ·政策导向第68页
   ·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第68-71页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对称性第68页
     ·吉林省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性第68-70页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弱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吉林省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第72-85页
   ·吉林省主体功能区划基础第72-76页
     ·自然生态格局差异第72-73页
     ·自然条件差异第73-75页
     ·生态环境约束第75页
     ·经济承载能力差异第75-76页
   ·吉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第76-83页
     ·优化开发区第76-77页
     ·重点开发区第77-79页
     ·限制开发区第79-81页
     ·禁止开发区第81-83页
   ·主体功能区划对吉林省空间功能的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6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及不同主体功能区城市化机制第85-96页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区域经济情景分析第85-91页
     ·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及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变化第85-86页
     ·中国宏观经济地域格局变化与中央相关城市与区域政策变化第86-87页
     ·相邻省区的区域战略导向第87-91页
   ·吉林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第91-95页
     ·吉林省优化开发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第91-93页
     ·吉林省重点开发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第93-94页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第94页
     ·吉林省禁止开发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7 吉林省不同主体功能区城市化路径选择第96-107页
   ·吉林省优化开发区城市化路径选择第96-97页
     ·建立大城市的扩散职能第96页
     ·“长-吉”整合一体化发展第96-97页
   ·吉林省重点开发区城市化路径选择第97-100页
     ·发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作用第97-98页
     ·通白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第98-99页
     ·中部四平地区、辽源、梅河口市区及各镇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第99页
     ·白城地区建立产业基地第99-100页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城市化路径选择第100-105页
     ·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原则第100-101页
     ·限制开发区生态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第101-105页
   ·吉林省禁止开发区城市化路径选择第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结论第107-109页
   ·主要的创新之处第109页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0页
后记第120-12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春市城市基准地价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因定位的统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