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 | 第17-32页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共产国际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述 | 第17-28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述 | 第17-20页 |
(二) 列宁对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述 | 第20-25页 |
(三) 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文献中对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论述 | 第25-28页 |
二、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重要性 | 第28-32页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 | 第28-30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科学理论 | 第32-57页 |
一、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各阶层 | 第32-37页 |
(一) 手工业者 | 第32-33页 |
(二) 小商人 | 第33-34页 |
(三) 自由职业者 | 第34-35页 |
(四)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大部分 | 第35-37页 |
二、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7-52页 |
(一)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 第38-41页 |
(二)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1-44页 |
(三) 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弱点 | 第44-49页 |
(四) 城市小资产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得到解放 | 第49-52页 |
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注意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 | 第52-57页 |
(一) 必须注意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 | 第53-54页 |
(二) 在城市小资产阶级中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 第54-55页 |
(三)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作用 | 第55-57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的正确政策 | 第57-86页 |
一、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团结政策 | 第57-65页 |
(一) 吸收城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参加人民政权 | 第57-59页 |
(二) 对独立劳动者的保护和扶持政策 | 第59-61页 |
(三) 对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团结和争取 | 第61-65页 |
二、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教育政策 | 第65-77页 |
(一) 对独立劳动者的教育 | 第65-67页 |
(二) 教育知识分子克服旧思想 | 第67-72页 |
(三) 提高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 | 第72-77页 |
三、对独立劳动者的个体经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第77-86页 |
(一) 对个体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77-81页 |
(二) 对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81-84页 |
(三) 对自由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84-86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内在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上发生过的错误倾向 | 第86-116页 |
一、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在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 第86-89页 |
(一) 对城市小资产阶级认识上的错误 | 第86-87页 |
(二) 对城市小资产阶级政策上的错误 | 第87-89页 |
二、建国后在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 第89-102页 |
(一)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的过火批判 | 第89-92页 |
(二) 一部分个体工商业者被当作资本家对待 | 第92-95页 |
(三)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 第95-102页 |
三、发生这些错误倾向的原因 | 第102-116页 |
(一) 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的错误分析 | 第102-104页 |
(二) 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过高要求 | 第104-105页 |
(三) 对个体工商业者和资本家的区别认识不足 | 第105-108页 |
(四) 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认识 | 第108-116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 | 第116-129页 |
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的发展 | 第116-119页 |
(一)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构成的思想 | 第116-117页 |
(二)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 | 第117-118页 |
(三)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想 | 第118-119页 |
二、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促进作用 | 第119-120页 |
(一)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促进作用 | 第119页 |
(二) 对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促进作用 | 第119-120页 |
(三) 对新中国建设的促进作用 | 第120页 |
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120-129页 |
(一) 必须正确认识一定社会阶层的阶级属性 | 第120-123页 |
(二) 必须正确认识一定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3-126页 |
(三) 党和国家对一定社会阶层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 | 第126-127页 |
(四) 注意克服在对待一定社会阶层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 第127-129页 |
结语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2页 |
后记 | 第132-13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