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引言第10-15页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观多维解析第15-29页
 一、我国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认识第15-20页
 二、马克思主义观概念内涵之我见第20-23页
 三、马克思主义观的表现形态第23-26页
 四、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极端重要性及其基本内涵第26-29页
第二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第29-41页
 一、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第29-36页
  (一)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的理论逻辑第30-32页
  (二)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的事实逻辑第32-36页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36-41页
  (一)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的理论逻辑第37-39页
  (二)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的事实逻辑第39-41页
第三章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第41-54页
 一、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现代化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性语境境第42-47页
  (一) 世界历史进程中现代性本身的矛盾二重性——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世界历史语境第43-45页
  (二)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正确认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二重性第45-47页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现代化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情性语境━━中国前现代社会文明的特殊性第47-51页
  (一) 中国前现代农业文明的特殊性━━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国情性历史语境第47-50页
  (二)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直面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基本国情第50-51页
 三、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问题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语境第51-54页
第四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演进第54-71页
 一、前毛泽东思想时期中国人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第54-58页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入及其马克思主义观分析第54-56页
  (二)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之概观第56-58页
 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58-65页
  (一)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演进第58-61页
  (二) 毛泽东思想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第61-65页
 三、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第65-71页
  (一)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邓小平理论中的恢复与发展第65-67页
  (二)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深化第67-69页
  (三)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新发展第69-71页
第五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观问题上的基本经验第71-84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第71-74页
  (一)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前提第72页
  (二)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正确揭示中国革命与建设之内在规律,正确选择中国前途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石第72-73页
  (三)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去把握选择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运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基石第73-74页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观问题上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第74-79页
  (一) 何为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第74-76页
  (二)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及形成原因第76-78页
  (三)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分析第78-79页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第79-84页
  (一)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第79-82页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82-84页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构成第84-121页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本体—本质观第84-94页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认识和态度第84-87页
  (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结构与体系的认识与态度第87-90页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态度第90-94页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功能—价值观第94-107页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和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第94-98页
  (二)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第98-104页
  (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第104-107页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第107-121页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正确科学的解读与践行第108-116页
  (二) 把马克思主义转化生成为民族化的理论形式与文化形式第116-121页
结束语第121-12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22-127页
后记第127-128页
冯昆在学期间已经发表论著情况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