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运脾和胃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索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0页
 1 中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认识第12-15页
   ·对病名的认识第12页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13页
   ·治则治法第13-15页
 2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认识第15-20页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第15-18页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类的认识第18-19页
   ·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西医治疗第19-2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0-42页
 1 临床资料第20-22页
   ·病例来源及分组第20页
   ·诊断标准第20-21页
   ·病例纳入标准第21页
   ·病例排除标准第21页
   ·试验病例的终止第21-22页
 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治疗方法第22页
   ·观察方法第22-23页
   ·疗效评定标准第23-24页
   ·统计学处理第24页
 3 结果第24-33页
   ·各症状疗效及总积分评定第24-32页
   ·症状总积分的比较第32页
   ·综合证候疗效比较第32-33页
   ·不良反应情况第33页
 4 讨论第33-37页
   ·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病机特点第33-34页
   ·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第34-35页
   ·运脾和胃汤的配伍组成分析及其现代药理分析第35页
   ·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分析第35-36页
   ·本项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42-51页
 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实验动物第42页
   ·实验药物第42页
   ·实验试剂第42-43页
   ·主要仪器第43页
 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实验用药配制第43页
   ·实验动物分组第43页
   ·造模及给药方法第43页
   ·观察方法第43-44页
   ·统计处理第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47页
   ·正常组和模型组在造模1周后进食量和体重的比较第44-45页
   ·各组大鼠胃窦粘膜组织的病理情况第45-46页
   ·各组大鼠胃排空率的比较第46页
   ·各组大鼠胃窦粘膜DOG.1阳性表达的变化第46-47页
 4 讨论第47-5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建立第47页
   ·Cajal间质细胞、DOG-1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第47-50页
   ·实验结果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问题与展望第53页
问题与展望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5-56页
附录一第56-58页
附录二第58-59页
附录三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心Ⅰ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下一篇:凉血通瘀方对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热象炎症相关指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