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绪论(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5-31页 |
第一章 出血性中风与"瘀热阻窍"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 第15-22页 |
正文 | 第15-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关于中医瘀热证的临床客观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22-31页 |
正文 | 第22-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31-69页 |
第一章 全基因组芯片筛查脑出血中风急性期瘀热患者与热象炎症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31-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二章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中风急性期病患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43-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结果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LPS炎症损伤的影响 | 第52-6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7页 |
结果 | 第57-64页 |
讨论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