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向日葵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向日葵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向日葵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 被子植物花对称性遗传控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TCP结构域基因家族的发现 | 第15-16页 |
·模式植物金鱼草中花对称性的遗传控制 | 第16-18页 |
·柳穿鱼中花不对称性的遗传控制 | 第18-19页 |
·苦苣苔科植物中花不对称性的遗传控制 | 第19-20页 |
·豆科植物中花不对称性的遗传控制 | 第20-21页 |
·复杂花序中花不对称性的遗传控制 | 第21-23页 |
3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5-55页 |
第一章 观赏向日葵无菌苗增殖及离体成花 | 第25-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26页 |
·丛生芽增殖 | 第26页 |
·生根培养 | 第26-27页 |
·离体成花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不同培养基对观赏向日葵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培养基对观赏向日葵生根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培养基对观赏向日葵离体成花的影响 | 第29-33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的观赏向日葵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 第3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农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与侵染工程菌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观赏向日葵无菌苗的获得 | 第37页 |
·潮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7页 |
·头孢霉素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37页 |
·超声波和真空渗入预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农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潮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头孢霉素抑菌浓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头孢霉素对生长势和生根率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对农杆菌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超声波和真空渗入处理对向日葵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转基因观赏向日葵的分子鉴定和花型性状分析 | 第46-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抗性向日葵植株的PCR检测 | 第46-48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向日葵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48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48页 |
·转基因向日葵的RT-PCR检测 | 第48-50页 |
·观赏向日葵的总RNA提取 | 第48-49页 |
·观赏向日葵RNA反转录 | 第49页 |
·观赏向日葵cDNA的PCR扩增 | 第49-50页 |
·转基因植物的花型性状观察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抗性向日葵植株的PCR检测 | 第50页 |
·转基因向日葵的RT-PCR检测 | 第50-51页 |
·转基因植株的花型性状观察 | 第51-52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2-55页 |
全文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