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导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第三节.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第四节.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五节.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有农时期的村庄 | 第20-28页 |
第一节.建国前的村庄 | 第20-22页 |
第二节.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村庄 | 第22-26页 |
第三节.九十年代至现在的村庄 | 第26-28页 |
第三章."无农"时期的经济结构 | 第28-49页 |
第一节.转折点:征地和农转非 | 第28-39页 |
第二节.屋租市场与居民理性 | 第39-46页 |
第三节.其他的生计方式 | 第46-49页 |
第四章.社区组织的变迁 | 第49-59页 |
第一节.由村委会到居委会 | 第49-50页 |
第二节.社区组织结构的变化 | 第50-52页 |
第三节.NGO组织的到来 | 第52-59页 |
第五章.居民的社区生活变迁 | 第59-65页 |
第一节."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由传统到现代 | 第59-60页 |
第二节."红袖标"的光荣 | 第60-61页 |
第三节.社区的福利和医疗 | 第61-63页 |
第四节.心态的变化 | 第63-65页 |
第六章.结论与思考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