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种群生态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0页
 1 长江上游自然环境特征第10-11页
 2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概况第11-12页
 3 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概况第12-16页
   ·个体生物学研究第13-15页
   ·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第15-16页
 4 长鳍吻鮈研究概况第16-17页
 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7-20页
第二章 长鳍吻鮈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第20-38页
 引言第20-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标本采集与处理第21-23页
   ·年龄鉴定第23页
   ·年轮鉴定准确度检验第23-24页
   ·数据处理第24页
 2 结果第24-35页
   ·年轮特征第24页
   ·年龄结构第24-25页
   ·年龄鉴定准确度分析第25-26页
   ·体长与体重关系第26页
   ·全长与体长的关系第26-27页
   ·渔获物群体结构第27-32页
   ·生长参数与生长曲线第32-35页
 3 讨论第35-38页
   ·年轮特征第35-36页
   ·生长特征第36-38页
第三章 长鳍吻鮈种群动态第38-61页
 引言第38-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种群生长参数第39-40页
   ·种群死亡参数第40-41页
   ·数据处理第41-42页
 2 结果第42-57页
   ·网具对长鳍吻鮈捕获的选择性第42-48页
   ·生长参数第48-49页
   ·死亡参数第49-54页
   ·长江上游部分江段CPUE变化趋势第54-56页
   ·长鳍吻鮈的种群补充模式第56页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的资源密度分布第56-57页
 3 讨论第57-61页
   ·种群生态学参数第57-59页
   ·长鳍吻鮈种群资源与各江段网具的关系第59页
   ·长鳍吻鮈的种群补充模式第59-60页
   ·长鳍吻鮈资源保护及对策第60-61页
第四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2页
附图第72-74页
读研期间参加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潮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象鼻溞属的形态与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