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鼻溞属的形态与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4页 |
·象鼻溞的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象鼻溞的生物学研究 | 第9-10页 |
·象鼻溞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象鼻溞的生活习性 | 第10-11页 |
·象鼻溞的系统发育研究 | 第1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形态分析 | 第11-12页 |
·分子系统发育学 | 第12-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 第17-20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20-23页 |
·线粒体DNA基因的特征 | 第20-22页 |
·核基因 | 第22-23页 |
·形态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方法的比较 | 第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形态度量学 | 第24-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页 |
·形态度量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3. 分子标记 | 第34-61页 |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 | 第34-47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核糖体DNA ITS区 | 第47-5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实验器材和主要试剂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讨论 | 第57-61页 |
·几个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 第57-58页 |
·不同形态种之间的关系 | 第58页 |
·相同形态种不同象鼻溞的关系 | 第58-59页 |
·基于COI基因和ITS基因的讨论 | 第59-61页 |
4.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