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尝试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内容体系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创新尝试 | 第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6页 |
·历史分析方法 | 第14页 |
·动态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产业组织政策理论及其效应综述 | 第16-27页 |
·对产业组织政策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国内外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界定和理解 | 第16-17页 |
·本文对产业组织政策理解和界定 | 第17-18页 |
·西方产业组织政策理论及效应综述 | 第18-22页 |
·西方学术界对产业组织政策主张的出现 | 第18-19页 |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及其影响 | 第19页 |
·产业组织政策理论的“芝加哥革命”及其影响 | 第19-20页 |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产业组织演进理论中的政策主张及影响 | 第20-22页 |
·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研究成果及效应评述 | 第22-26页 |
·计划体制下中国没有产业组织政策理论和真正的产业组织政策 | 第22-23页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西方产业组织政策理论的引进和研究 | 第23-24页 |
·20 世纪90 年代后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历史沿革和学术响应 | 第27-36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产生 | 第27-30页 |
·20 世纪80 年代前中山不具备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基础 | 第27-28页 |
·上世纪80 至90 年代末集团化产业组织政策的产生 | 第28-29页 |
·集团化战略是“八五--九五”期间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 | 第29-30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演变 | 第30-32页 |
·20 世纪90 年代产业集群政策的悄然萌芽 | 第30-31页 |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成为新世纪产业组织政策内容的主角 | 第31页 |
·出台多元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和升级 | 第31-32页 |
·开始重视和关注兼并重组政策研究和制定 | 第32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概况 | 第32-35页 |
·直接以中山市产业组织或产业组织政策为课题的研究 | 第33-34页 |
·以产业集群及其优化政策为对象的研究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的主要形态 | 第36-38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缺陷 | 第40-44页 |
·产业组织政策不能为产业组织优化提供系统的支持 | 第40-41页 |
·现有政策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培育的初阶层面 | 第41-42页 |
·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创新政策难以全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 第42-43页 |
·产业集群演化的自组织特征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完善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思路 | 第45-55页 |
·明确新时期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原则 | 第45-48页 |
·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 | 第45页 |
·制定和实施中山市产业组织政策的原则 | 第45-48页 |
·继续完善产业集群升级创新政策 | 第48-50页 |
·完善有中山特色的产业集群升级创新模式 | 第48页 |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业集群支撑体系 | 第48-49页 |
·营造集群创新生态,构建企业自主创新倒逼机制 | 第49-50页 |
·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兼并重组鼓励政策 | 第50-53页 |
·落实和宣传中央政府部门有关支持产业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 | 第50-51页 |
·中山市本级政府可以安排的财政金融方面的鼓励政策 | 第51-52页 |
·中山市本级政府可以安排的引导和服务类政策 | 第52-53页 |
·推动产业的柔性网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