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深海热液喷口环境 | 第11-13页 |
·深海热液喷口环境的形成 | 第11-12页 |
·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的能量来源 | 第12-13页 |
·深海热液喷口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深海热液喷口古菌 | 第13-14页 |
·深海热液喷口细菌 | 第14-16页 |
·深海热液喷口微生物生理多样性 | 第16-17页 |
·深海热液喷口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技术 | 第17-23页 |
·传统的培养技术 | 第17-18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8-23页 |
·劳盆地深海热液喷口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劳盆地深海热液喷口沉积物中细菌和古菌多样性分析 | 第26-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样点采集和样品描述 | 第26-27页 |
·沉积物样品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27页 |
·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DGGE电泳 | 第28页 |
·切胶回收和测序 | 第28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数据库登录号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样品的地理化学性状 | 第29页 |
·DGGE分析 | 第29-33页 |
·细菌和古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劳盆地深海热液喷口沉积物中细菌和古菌克隆文库分析 | 第38-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细菌和古菌克隆文库的构建和分析 | 第38-39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38页 |
·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38页 |
·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38-39页 |
·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9页 |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数据库登录号 | 第39页 |
·荧光原位杂交 | 第39-41页 |
·探针的合成 | 第39-40页 |
·样品的处理和固定 | 第40页 |
·杂交 | 第40页 |
·洗脱 | 第40页 |
·观察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细菌16S rRNA多样性分析 | 第41-43页 |
·古菌16S rRNA多样性分析 | 第43-46页 |
·细菌和古菌16S rRNA文库分析 | 第46-47页 |
·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劳盆地深海热液喷口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甲烷产生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研究 | 第51-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51页 |
·dsrA,pmoA和mcr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51-52页 |
·DGGE电泳 | 第52页 |
·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2页 |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 第52-53页 |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53页 |
·数据库登录号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0页 |
·沉积物中dsrA,pmoA和mcrA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 第53-59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 第53页 |
·DGGE指纹图谱分析 | 第53-55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9页 |
·沉积物中dsrA,pmoA和mcrA基因的丰度分析 | 第59页 |
·沉积物中dsrB,pmoA和mcrA多样性与样点地理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