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 | 第16-19页 |
·水库下游河流平衡趋向调整 | 第19-20页 |
·一维泥沙数学模型关键技术 | 第20-24页 |
·长江中下游水沙数值模拟 | 第24-25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5-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特性及机理 | 第28-70页 |
·河床冲淤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8-34页 |
·水体中的泥沙沉降及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河床上的泥沙上扬及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非均匀沙冲淤特点 | 第31-34页 |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的一般特性及机理 | 第34-55页 |
·水库下游水沙条件变异 | 第34-36页 |
·水库下游非均匀沙恢复的一般特性及机理 | 第36-47页 |
·非均匀沙恢复略估方法 | 第47-55页 |
·长江中游非均匀沙冲淤及沙量恢复特性 | 第55-68页 |
·长江中游非均匀沙冲淤对来沙的响应 | 第55-62页 |
·长江中下游沙量恢复特性 | 第62-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3章 水库下游河流平衡趋向调整 | 第70-96页 |
·卵石夹沙河段的平衡趋向调整 | 第70-75页 |
·卵石夹沙河床粗化调整现象 | 第71-72页 |
·卵石夹沙河床粗化调整在平衡趋向过程中的作用 | 第72-75页 |
·沙质河段的平衡趋向调整 | 第75-95页 |
·沙质河床的粗化调整 | 第76-84页 |
·沙质河床的纵剖面调整 | 第84-89页 |
·沙质河床的横断面调整 | 第89-94页 |
·沙质河床平衡趋向中的复杂响应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4章 一维非均匀沙数值模拟关键技术探讨 | 第96-131页 |
·基于泥沙交换的非均匀沙挟沙力 | 第96-107页 |
·非均匀沙挟沙力一般计算方法 | 第96-97页 |
·基于泥沙交换的非均匀沙挟沙力 | 第97-103页 |
·合理性分析 | 第103-107页 |
·泥沙恢复饱和系数 | 第107-117页 |
·基于泥沙运动统计理论的恢复饱和系数计算方法 | 第108-110页 |
·非平衡输沙状态下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公式 | 第110-117页 |
·混合层厚度 | 第117-123页 |
·混合层厚度的重要意义 | 第117页 |
·混合层厚度的一般计算方法 | 第117-120页 |
·基于沙波运动的混合层厚度计算 | 第120-123页 |
·断面冲淤面积分配 | 第123-130页 |
·断面冲淤面积分配一般计算方法 | 第123-125页 |
·断面冲淤面积分配中关键问题 | 第125-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5章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一维水沙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171页 |
·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132-139页 |
·模型简介 | 第132-135页 |
·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135-139页 |
·三峡水库基本调度方案计算成果及分析 | 第139-160页 |
·基本方案边界条件 | 第139-141页 |
·基本方案计算成果 | 第141-148页 |
·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 | 第148-160页 |
·三峡工程提前抬高蓄水位方案计算 | 第160-169页 |
·提前抬高165m蓄水 | 第160-163页 |
·提前抬高175m蓄水 | 第163-166页 |
·综合分析 | 第166-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1-176页 |
·全文总结 | 第171-17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75-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200页 |
附录 | 第200-201页 |
后记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