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及运行控制研究
论文创新点 | 第1-6页 |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9页 |
·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 | 第21-24页 |
·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控制策略 | 第24-25页 |
·非线性系统微分几何理论简介 | 第25-28页 |
·水电站过渡过程控制研究 | 第28-2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基于调保参数的下游调压室设置条件研究 | 第31-46页 |
·引言 | 第31页 |
·常规水电站下游调压室设置条件 | 第31-35页 |
·压力尾水道极限长度 | 第31-33页 |
·压力尾水道允许[T_w]值 | 第33-35页 |
·抽水蓄能水电站下游调压室设置条件 | 第35-44页 |
·抽水蓄能水电站过渡过程数值分析 | 第35-37页 |
·抽水蓄能水电站下游调压室设置条件推导 | 第37-42页 |
·工程实例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基于稳定性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研究 | 第46-63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基于稳定性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的理论推导 | 第47-53页 |
·基于弹性水击的数值分析 | 第47-49页 |
·基于刚性水击的理论推导 | 第49-53页 |
·基于稳定性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的数值分析 | 第53-61页 |
·本章判式与其它判式对比分析 | 第53-56页 |
·相关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系统相对稳定性分析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基于调节品质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研究 | 第63-87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基于最优调节品质下的机组转速波动方程 | 第64-69页 |
·机组转速波动方程推导 | 第64-67页 |
·机组转速波动特征参数计算式 | 第67-69页 |
·基于调节品质的调压室设置条件理论推导 | 第69-81页 |
·水轮机调节系统评价标准 | 第70页 |
·调压室设置条件推导 | 第70-75页 |
·理想水轮机参数下调压室设置条件分析 | 第75-76页 |
·弹性水击模型下满足调节品质的调压室设置条件 | 第76-81页 |
·水轮机特性对调节品质的影响 | 第81-84页 |
·水轮机流量传递系数对调节品质的影响 | 第82-83页 |
·水轮机效率系数对调节品质的影响 | 第83-84页 |
·讨论 | 第84页 |
·工程实例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水电站过渡过程控制研究 | 第87-104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88-93页 |
·水力系统数学模型 | 第88-90页 |
·水轮发电机组数学模型 | 第90-92页 |
·水轮机调速器数学模型 | 第92-93页 |
·水轮发电机组起动及空载扰动过渡过程研究 | 第93-98页 |
·机组起动原理介绍 | 第93-94页 |
·机组起动过渡过程及特征参数分析 | 第94-98页 |
·空载扰动过渡过程 | 第98页 |
·水轮发电机组增、减负荷过渡过程研究 | 第98-100页 |
·机组变负荷频率控制模式 | 第99页 |
·机组变负荷功率控制模式 | 第99-100页 |
·水轮发电机组紧急事故停机及突甩负荷过渡过程研究 | 第100-102页 |
·机组紧急事故停机 | 第100-101页 |
·机组突甩负荷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6章 水电站调节系统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 | 第104-118页 |
·引言 | 第104页 |
·引水发电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104-107页 |
·小波动过渡过程数学模型 | 第106页 |
·水力干扰过渡过程数学模型 | 第106-107页 |
·水轮机调速器非线性控制律设计 | 第107-114页 |
·控制目标 | 第107-108页 |
·基于微分几何的调节输出线性化设计方法 | 第108-110页 |
·非线性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110-114页 |
·工程实例 | 第114-117页 |
·非线性系统1仿真模拟 | 第115-116页 |
·非线性系统2仿真模拟 | 第116-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8-120页 |
·展望 | 第120-122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122-13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