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导论 | 第9-4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 ·解放话语与女性主义视角 | 第12-17页 |
| ·人生归属与意义世界范式 | 第17-29页 |
| ·理论架构与基本概念 | 第29-34页 |
| ·田野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34-41页 |
| 2 未嫁从父:女孩何以在父姓村落栖居 | 第41-83页 |
| ·未曾预料的出生 | 第42-47页 |
| ·无法连续的生活 | 第47-54页 |
| ·难以确认的身份 | 第54-62页 |
| ·从父栖居的权责 | 第62-73页 |
| ·亡父之后的境况 | 第73-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3 既嫁从夫:妇女何以在夫姓村落立足 | 第83-153页 |
| ·脱卸外来者特质进入婆家 | 第84-92页 |
| ·妇女依托丈夫在村落立足 | 第92-101页 |
| ·妇女如何归属于夫姓家族 | 第101-125页 |
| ·妇女在村落的主体性建构 | 第125-138页 |
| ·作为妇女归属后盾的娘家 | 第138-151页 |
| ·小结 | 第151-153页 |
| 4 夫亡从子:妇女何以在夫姓村落安身 | 第153-187页 |
| ·立足与安身 | 第154-161页 |
| ·亡夫后的身份寄托 | 第161-167页 |
| ·寡妇再嫁的顾虑及变迁轨迹 | 第167-176页 |
| ·寡居妇女对夫姓家族的期待 | 第176-182页 |
| ·亡夫后的娘家行为及其逻辑 | 第182-186页 |
| ·小结 | 第186-187页 |
| 5 年老立命:妇女何以实现人生意义与最后归属 | 第187-240页 |
| ·建构自我中心的家族支系与老年妇女的归属 | 第187-201页 |
| ·婆媳关系的实质与老年妇女的归属 | 第201-215页 |
| ·娘舅-外甥权力关系与老年妇女的归属 | 第215-228页 |
| ·存废之间:老年妇女何以在村落立命 | 第228-238页 |
| ·小结 | 第238-240页 |
| 6 结论 | 第240-271页 |
| ·归属体系与农民的意义体验模式 | 第240-250页 |
| ·归属体系对意义世界的定义与规范 | 第250-258页 |
| ·归属体系对社会秩序的界定与裁量 | 第258-263页 |
| ·依附性社会与没有灵魂的秩序 | 第263-271页 |
| 致谢 | 第271-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285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285-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