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后注浆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桩基第13-15页
     ·桩基的定义第13页
     ·桩和桩基的作用第13-14页
     ·桩基的分类第14-15页
   ·本文的选题背景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4页
     ·桩基后注浆技术研究现状第17-18页
     ·群桩沉降研究现状第18-24页
     ·后注浆群桩沉降研究第2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群桩后注浆现场试验第25-51页
   ·工程背景第25-26页
   ·试验场地概述第26页
   ·试验段工程概况第26-27页
   ·桩基后注浆方案第27-28页
     ·单桩后注浆第27-28页
     ·群桩后注浆第28页
   ·后注浆施工第28-30页
   ·单桩静载试验第30-31页
   ·群桩基础沉降观测第31-32页
   ·静力触探试验第32-34页
   ·试验结果第34-51页
     ·单桩静载试验第34-37页
     ·群桩基础总沉降量第37-38页
     ·群桩基础荷载-沉降-时间曲线第38-42页
     ·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第42-51页
第3章 深厚软土层中后注浆桩性状的理论研究第51-64页
   ·球形和圆柱形孔扩张问题基本解第51-59页
   ·深厚软土层中后注浆桩性状研究第59-64页
     ·深厚软土层中后注浆桩浆液对土体的影响研究第59-62页
     ·后注浆对群桩沉降性状影响机理的探讨第62-64页
第4章 后注浆群桩总沉降量计算方法研究第64-79页
   ·不注浆桩单桩的剪切变形传递法第64-66页
   ·不注浆桩群桩的剪切变形传递法第66-69页
   ·桩周土参数的确定方法介绍第69-73页
     ·通过静载试验反算方法第69-70页
     ·室内土工试验方法第70-73页
     ·关于两种方法的讨论第73页
   ·后注浆群桩总沉降量计算第73-79页
     ·计算方法第73-74页
     ·算例第74-77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77-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后注浆群桩三维数值模拟静载试验研究第79-114页
   ·FLAC简介第79-92页
     ·FLAC的计算原理第80-85页
     ·FLAC的本构模型第85-90页
     ·FLAC~(3D)中接触面的基本理论第90-92页
   ·计算模型第92-97页
     ·模型参数第92-94页
     ·材料参数第94-95页
     ·计算模型的验证第95-97页
   ·计算内容与结果分析第97-114页
     ·未注浆群桩基础静载试验模拟第97-100页
     ·桩侧注浆群桩基础静载试验模拟第100-106页
     ·桩端注浆群桩基础静载试验模拟第106-112页
     ·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群桩沉降的时间序列建模与预测第114-127页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14-116页
     ·概述第114-115页
     ·时间序列建模与预测第115-116页
   ·试验段群桩基础沉降的时间序列建模与预测第116-127页
     ·模型适用性分析第116-118页
     ·非参数时间序列建模与预测第118-120页
     ·核函数设计第120-121页
     ·群桩基础沉降预测结果与分析第121-127页
结论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逆系统理论及其在感应电机解耦控制中的应用
下一篇:结构动力分析在基于性能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