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9-33页 |
·IL-18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IL-18 的来源 | 第19页 |
·IL-18 的分子结构 | 第19-20页 |
·IL-18 的生物学活性 | 第20-22页 |
·IL-18 的受体及信号传递 | 第22页 |
·ChIL-18 的应用前景 | 第22-24页 |
·HN 基因在新城疫疫苗中的应用研究 | 第24-29页 |
·新城疫HN 基因的分子结构 | 第24-25页 |
·新城疫HN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25-26页 |
·新城疫HN 基因在疫苗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及研究前景 | 第29-32页 |
·不同诱导时间对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pH 值的培养液对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诱导剂剂量即甲醇浓度对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诱导温度对重组菌表达目的蛋白的影响 | 第30-31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势 | 第31-3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2-33页 |
第2章 鸡 IL-18 与新城疫 HN 基因融合蛋白的表达条件优化、纯化与体外活性检测 | 第33-52页 |
·材料 | 第33-37页 |
·载体、菌株及抗体 | 第33页 |
·主要酶和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34-37页 |
·方法 | 第37-42页 |
·重组酵母菌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 | 第37-38页 |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 分析 | 第38-39页 |
·CHMIL-18-HN 的重组表达载体在酵母中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9页 |
·重组菌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9-40页 |
·酵母表达ChMIL-18-HN 蛋白的纯化和定量 | 第40-41页 |
·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41页 |
·ChIL-18-HN 蛋白促进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融合菌进行诱导表达及Western blot 分析 | 第42-43页 |
·CHMIL-18-HN 重组表达载体在酵母中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43页 |
·不同诱导时间下ChMIL18-HN 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 | 第43-44页 |
·ChMIL18-HN 在不同pH 值的培养液中诱导表达的情况 | 第44-45页 |
·ChMIL18-HN 在不同诱导剂剂量即甲醇浓度条件下表达的情况 | 第45-46页 |
·温度对ChMIL18-HN 表达量的影响 | 第46页 |
·重组菌在优化条件下表达目的蛋白的情况 | 第46-47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第3章 pcDNA3 与 HN-IL18 融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 | 第52-58页 |
·材料 | 第52-54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52-53页 |
·主要酶和试剂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53-54页 |
·方法 | 第54-56页 |
·重组质粒PSK-HN-IL18 大量提取及纯化 | 第54页 |
·质粒pcDNA3 和PSK-HN-IL18 的Kpn I 和Not I 双酶切及酶切产物的纯化 | 第54页 |
·连接反应 | 第54-55页 |
·连接产物原核宿主菌JM109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55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5-56页 |
·结果 | 第56-57页 |
·重组质粒pcDNA3-HN-IL18 的构建及鉴定 | 第56-57页 |
·重组质粒pcDNA3-HN-IL18 大量提取 | 第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第4章 重组鸡 IL-18 与新城疫 HN 基因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研究 | 第58-83页 |
· | 第58-60页 |
·疫苗和毒株 | 第58页 |
·实验动物 | 第58-59页 |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9-60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0页 |
·方法 | 第60-65页 |
·0.5%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60页 |
·抗原效价的检测 | 第60-61页 |
·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61页 |
·试验鸡的分组及免疫 | 第61-62页 |
·血清中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62页 |
·外周血T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62页 |
·巨噬细胞分泌NO 的测定 | 第62-63页 |
·试验组的生长增重情况及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情况的测定 | 第63页 |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检测鸡的T 淋巴细胞变化 | 第63-64页 |
·免疫器官IgG 生成细胞数量测定-石蜡组织切片及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 第64-65页 |
·攻毒试验 | 第65页 |
·数据分析 | 第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80页 |
·血清中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 | 第65-67页 |
·外周血T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67-68页 |
·巨噬细胞分泌NO 的测定 | 第68-69页 |
·试验鸡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第69-72页 |
·试验鸡免疫器官中T 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测定 | 第72-76页 |
·试验鸡免疫器官中IgG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变化测定 | 第76-79页 |
·攻毒试验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病例解剖图和组织切片图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