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函授、刊授教育论文

普通高校函授教育网络助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23页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9-14页
  1. 选题缘由第9-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4页
 (二) 概念界定第14-16页
  1. 普通高校第14页
  2. 成人函授教育第14-15页
  3. 网络助学第15-16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 国内已有研究第16-18页
  2. 国外已有研究第18-20页
  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20-21页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五) 创新之处第22-23页
一、函授教育与网络助学第23-30页
 (一) 传统函授教育的主要缺陷第23-26页
  1. 教学手段落后第23-24页
  2. 政策导向偏离第24页
  3. 教学内容僵化第24-25页
  4. 教学模式单一第25页
  5. 站点管理混乱第25-26页
 (二) 函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关系第26-28页
  1. 历史渊源和蕴涵关系第27页
  2. 网络教育的导向作用第27-28页
 (三) 网络助学与函授教育的关系第28-30页
二、采用网络助学手段的优越性第30-36页
 1. 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实效性第30-31页
 2. 促进教学内容丰富和更新第31-32页
 3. 提高面授的课堂教学效果第32-33页
 4. 改变师生的角色地位意识第33-34页
 5. 促进自我学习手段现代化第34页
 6. 有利于学分制的逐步实现第34页
 7. 更好地解决学员工学矛盾第34-36页
三、函授教育网络助学的实施要素第36-49页
 (一) 学习者第36-40页
  1. 个体差异对网络助学效果的影响第36-38页
  2.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素质第38-40页
 (二) 网络技术第40-46页
  1. 网络学习的技术支持第40-42页
  2. 影响技术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第42-44页
  3. 设计技术优化的学习环境第44-46页
 (三) 教师第46-49页
  1. 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第46-47页
  2.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第47-49页
四、函授教育网络助学实施第49-63页
 (一) 函授教育网络助学的实施原则第49-52页
  1. 注重提高学习质量第49-50页
  2. 注重开发潜在生源第50-51页
  3. 注重控制教育成本第51-52页
  4. 发扬函授教育传统优势第52页
 (二) 对函授教育的网络化改造第52-55页
  1. 使教学媒体多样化第52-53页
  2. 使教学设施现代化第53页
  3. 使教学模式人性化第53-54页
  4. 使学习模式个性化第54-55页
 (三) 函授教育的网络化建模第55-63页
  1. 技术支持模型第55-60页
  2. 理论教学模型第60页
  3. 实践教学模型第60-61页
  4. 系统运行模式第61-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一) 中文文献第65-68页
  1. 著作类第65-66页
  2. 期刊论文类第66-67页
  3. 学位论文类第67-68页
 (二) 外文文献第68-69页
附录第69-87页
 附录一:河南大学网络助学改革试点第69-85页
  1. 学校总体规划第70-72页
  2. 网络助学平台第72-80页
  3. 技术支持系统第80-82页
  4. 网络助学现状第82-85页
 附录二:访谈提纲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
下一篇: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美国成人教育“立交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