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可重构MES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企业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构件识别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2 构件识别技术的若干关键理论及技术 | 第17-2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UML模型体系与领域工程 | 第17-19页 |
2.2.1 UML概述 | 第17-18页 |
2.2.2 基于UML的领域工程 | 第18-19页 |
2.3 业务构件识别技术 | 第19-22页 |
2.3.1 业务构件概述 | 第19-20页 |
2.3.2 业务构件识别方法 | 第20-21页 |
2.3.3 基于关联度矩阵的识别方法研究 | 第21-22页 |
2.4 可视化开发平台 | 第22-24页 |
2.4.1 可视化平台概述 | 第22-23页 |
2.4.2 可视化平台的优势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基于UML的离散制造企业MES领域建模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基于UML的领域建模过程 | 第25-26页 |
3.3 MES功能体系结构 | 第26-28页 |
3.3.1 MES概述 | 第26页 |
3.3.2 MES功能体系结构 | 第26-28页 |
3.4 领域需求分析 | 第28-32页 |
3.4.1 业务流程建模 | 第28-29页 |
3.4.2 用例建模 | 第29-32页 |
3.5 领域建模 | 第32-35页 |
3.5.1 动态行为建模 | 第32-35页 |
3.5.2 静态结构建模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MES业务构件识别与设计 | 第37-53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业务构件识别过程 | 第37-40页 |
4.2.1 业务构件识别方法 | 第37-40页 |
4.2.2 业务构件聚类方法 | 第40页 |
4.3 聚类实例 | 第40-46页 |
4.3.1 业务模型到数学模型的映射 | 第42-44页 |
4.3.2 聚类分析 | 第44-46页 |
4.4 业务构件分析与设计 | 第46-48页 |
4.4.1 构件分层思想 | 第46-47页 |
4.4.2 业务构件分析 | 第47页 |
4.4.3 业务构件设计 | 第47-48页 |
4.5 构件库设计与实现 | 第48-51页 |
4.5.1 MES构件库设计 | 第49-50页 |
4.5.2 构件库实现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MES构件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 第53-67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系统开发环境和可视化平台配置 | 第53页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3页 |
5.2.2 基于Eclipse的可视化平台配置与数据库连接 | 第53页 |
5.3 系统分析 | 第53-54页 |
5.4 系统主要构件实现 | 第54-58页 |
5.4.1 软件构件实现 | 第54-56页 |
5.4.2 业务构件实现 | 第56-57页 |
5.4.3 可视化平台和Java集成 | 第57-58页 |
5.5 MES功能实现及运行 | 第58-60页 |
5.5.1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8-59页 |
5.5.2 系统运行 | 第59-60页 |
5.6 系统可重构性及其应用实例 | 第60-63页 |
5.6.1 引起可重构因素 | 第60页 |
5.6.2 重构实例 | 第60-63页 |
5.7 构件化复用开发 | 第63-66页 |
5.7.1 构件复用开发实例 | 第63-65页 |
5.7.2 构件复用效率 | 第65-6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5页 |
参与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