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 | 第17-21页 |
2.1 HTM和RDMA | 第17-18页 |
2.2 高速事务处理系统 | 第18-19页 |
2.3 Dr TM+R综述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容错与高可用性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27页 |
3.1 现有的容错与恢复协议综述 | 第21页 |
3.2 在Dr TM+R上应用现有方法挑战 | 第21-22页 |
3.2.1 事务结果的可见性 | 第21-22页 |
3.2.2 锁的恢复 | 第22页 |
3.3 Dr TM+br的执行与恢复协议 | 第22-25页 |
3.3.1 并发控制协议的扩展 | 第22-23页 |
3.3.2 错误检测 | 第23-24页 |
3.3.3 主数据恢复协议 | 第24-25页 |
3.3.4 锁的恢复 | 第25页 |
3.3.5 持久性 | 第25页 |
3.4 恢复RM(Reconfiguration manager) | 第25-26页 |
3.5 一致性证明 | 第2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Dr TM+br的在线配置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41页 |
4.1 不均匀请求分布对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4.2 在线配置 | 第28页 |
4.3 现有方法及其问题 | 第28-30页 |
4.3.1 Post-copy的方法 | 第29-30页 |
4.3.2 Post-copy在Dr TM+R的性能 | 第30页 |
4.4 Dr TM+br的在线配置综述 | 第30-32页 |
4.4.1 传统的基于pre-copy的数据迁移 | 第30-31页 |
4.4.2 pre-copy的数据迁移的问题 | 第31页 |
4.4.3 基于快速事务系统的观察 | 第31页 |
4.4.4 Dr TM+br的方法 | 第31-32页 |
4.5 基本数据结构 | 第32-33页 |
4.6 数据调整 | 第33-34页 |
4.6.1 细粒度的划分调整 | 第33页 |
4.6.2 数据迁移 | 第33-34页 |
4.7 提交协议 | 第34-36页 |
4.7.1 日志信息 | 第35-36页 |
4.8 优化 | 第36-38页 |
4.8.1 并发数据读取 | 第36-37页 |
4.8.2 优化的提交协议 | 第37-38页 |
4.9 容错 | 第38页 |
4.10 生产新的数据规划 | 第38-39页 |
4.10.1 监视请求分布 | 第38-39页 |
4.10.2 规划器 | 第39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实验与评测 | 第41-51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41页 |
5.2 应用场景和系统配置 | 第41-42页 |
5.2.1 TPC-C | 第41-42页 |
5.2.2 Smallbank | 第42页 |
5.2.3 系统实现以及配置 | 第42页 |
5.3 数据恢复 | 第42-43页 |
5.4 平衡不均匀的请求分布 | 第43-45页 |
5.4.1 TPC-C | 第43-45页 |
5.4.2 Smallbank | 第45页 |
5.5 在线配置的策略的分析 | 第45-47页 |
5.6 提交阶段分解 | 第47页 |
5.7 并发数据搬移的优化分析 | 第47-48页 |
5.8 Micro-benchmarks | 第48-49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51-53页 |
6.1 创新与贡献 | 第51页 |
6.2 发展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