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成形过程控制及过喷粉末高效利用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2.1 高速钢概述 | 第12-18页 |
2.1.1 高速钢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2.1.2 高速钢中的合金元素 | 第14-17页 |
2.1.3 高速钢的分类 | 第17页 |
2.1.4 高速钢的制备工艺 | 第17-18页 |
2.2 喷射成形技术概述 | 第18-26页 |
2.2.1 喷射成形技术特点 | 第18-21页 |
2.2.2 国内外喷射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2.2.3 喷射成形高速钢的特点 | 第25-26页 |
2.3 喷射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2.4 喷射成形过喷粉末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2.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1-33页 |
3 喷射成形沉积坯糊状区固相分数的数值模拟 | 第33-47页 |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3.1.1 金属液滴的动力学模型 | 第33-34页 |
3.1.2 金属液滴的热力学模型 | 第34-37页 |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2.1 沉积距离对沉积固相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雾化气体初速度对沉积坯固相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 模拟结果验证与预测公式推导 | 第40-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喷射成形沉积坯动态生长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47-67页 |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7-53页 |
4.1.1 沉积坯形状演变的动态模型 | 第48-50页 |
4.1.2 沉积坯温度场的动态模型 | 第50-53页 |
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65页 |
4.2.1 初始偏心距对沉积坯形状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2 初始倾斜角对沉积坯形状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3 基底下拉速率对沉积坯形状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4 雾化系数对沉积坯形状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5 沉积坯温度场的演化过程 | 第61-65页 |
4.3 模拟结果验证与应用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过喷粉末特性分析 | 第67-74页 |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7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3页 |
5.2.1 过喷粉末的特性与显微组织 | 第67-71页 |
5.2.2 过喷粉末中的非金属夹杂 | 第71-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过喷粉末的热等静压烧结工艺 | 第74-79页 |
6.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4页 |
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78页 |
6.2.1 热等静压烧结样品的显微组织 | 第74-77页 |
6.2.2 热等静压烧结样品的力学性能 | 第77-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7 过喷粉末的两步法粉末冶金烧结工艺 | 第79-97页 |
7.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9页 |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96页 |
7.2.1 两步法烧结工艺研究 | 第79-86页 |
7.2.2 热处理工艺研究 | 第86-93页 |
7.2.3 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化规律 | 第93-96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8 结论 | 第97-9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13-11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