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大菱鲆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差异表达及相关受体的表达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缩略词第10-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4页
    1.1 Vtg第17-28页
        1.1.1 Vtg的发现第17页
        1.1.2 多基因体系第17-20页
        1.1.3 Yp的生成途径第20-23页
            1.1.3.1 Yp积累的一般模式——外源合成第20-21页
            1.1.3.2 Yp的内源合成第21-23页
        1.1.4 两次成熟性降解与“新功能化”第23-26页
            1.1.4.1 Vtg蛋白的纯化与鉴定第23页
            1.1.4.2 第一次成熟性降解第23-24页
            1.1.4.3 第二次成熟性降解与“新功能化”第24-26页
        1.1.5 vtg基因的表达调控第26-28页
            1.1.5.1 雌激素与vtg基因的表达第26页
            1.1.5.2 雌激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与vtg基因的表达第26-27页
            1.1.5.3 雌激素样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标志物第27-28页
    1.2 Vtg相关受体第28-32页
        1.2.1 LR8-第28-31页
        1.2.2 LRP13第31-32页
    1.3 大菱鲆Vtg研究背景第32-33页
    1.4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33-34页
第二章 繁殖期大菱鲆卵子发生及卵巢分期第34-47页
    2.1 前言第34-3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2.2.1 实验材料第35页
        2.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5页
        2.2.3 组织学观察第35-37页
        2.2.4 血清E_2的测定第37页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7页
    2.3 结果第37-45页
        2.3.1 繁殖期大菱鲆卵子生成过程第37-42页
            2.3.1.1 卵黄积累之前的变化第38-40页
            2.3.1.2 卵黄积累、成熟与退化第40-42页
        2.3.2 以卵子生成为依据的卵巢分期第42-43页
        2.3.3 繁殖期雌性大菱鲆的生理指标第43-45页
    2.4 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大菱鲆Vtg多基因体系和卵黄生成内外源途径分析第47-77页
    3.1 前言第47-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57页
        3.2.1 实验材料第48页
        3.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8-49页
        3.2.3 肝脏和卵巢组织E2测定第49-50页
        3.2.4 大菱鲆3个vtg基因c DNA全长的克隆第50-52页
        3.2.5 序列分析第52页
        3.2.6 荧光定量PCR分析组织特异性分布及在肝脏和卵巢中的表达模式第52-54页
        3.2.7 原位杂交实验分析vtg基因在大菱鲆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第54-56页
        3.2.8 免疫组化实验分析卵巢组织Vtg的合成第56-57页
        3.2.9 数据分析第57页
    3.3 结果第57-73页
        3.3.1 vtg基因c DNA全长及其结构分析第57-58页
        3.3.2 相似性与进化分析第58-66页
        3.3.3 3个vtg基因mRNA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分析第66页
        3.3.4 繁殖期雌性大菱鲆肝脏和卵巢组织的E2水平第66-69页
        3.3.5 繁殖期雌性大菱鲆肝脏和卵巢中vtg基因的表达趋势第69-70页
        3.3.6 卵巢中vtg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定位第70-73页
    3.4 讨论第73-77页
第四章 大菱鲆Vtg体外重组及外源合成、转运、积累模式初探第77-93页
    4.1 前言第77-7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4.2.1 实验材料第78页
        4.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78页
        4.2.3 大菱鲆VtgAa、VtgAb、VtgC结构分析第78-79页
        4.2.4 VtgAa和 VtgAb抗体制备第79-80页
            4.2.4.1 VtgAa和 VtgAb分段表达第79-80页
            4.2.4.2 蛋白纯化及抗体制备第80页
        4.2.5 Western blot鉴定各组织Vtg及 Yps第80-81页
    4.3 结果第81-88页
        4.3.1 大菱鲆VtgAa、VtgAb、VtgC结构分析第81-86页
        4.3.2 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检验第86-87页
        4.3.3 大菱鲆A类 Vtg在肝脏、血清、水合前卵巢以及成熟卵子中的分子量鉴定第87-88页
        4.3.4 繁殖期大菱鲆肝脏、血清以及卵巢中Vtg的动态变化第88页
        4.3.5 体内老化卵子Yp降解分析第88页
    4.4 讨论第88-93页
第五章 大菱鲆卵黄蛋白原外源途径内吞相关受体的表达模式研究第93-113页
    5.1 前言第93-9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4-97页
        5.2.1 实验材料第94页
        5.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94页
        5.2.3 受体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第94-95页
        5.2.4 序列分析第95-96页
        5.2.5 qRT-PCR分析受体基因组织特异性分布及在性腺中的表达模式第96-97页
        5.2.6 原位杂交实验分析受体基因在大菱鲆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第97页
        5.2.7 数据分析第97页
    5.3 结果第97-109页
        5.3.1 受体基因结构与进化分析第97-103页
        5.3.2 受体mRNA组织特异性分布分析第103-104页
        5.3.3 繁殖期大菱鲆性腺中受体基因的表达趋势第104-106页
        5.3.4 繁殖期卵巢中erβ1和erβ2 的表达趋势第106-107页
        5.3.5 卵巢中受体基因的表达定位第107-109页
    5.4 讨论第109-11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5页
    6.1 结论第113-114页
    6.2 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作者简历第134-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下一篇:转化纤维素为电能的熊猫肠道产电细菌的筛选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