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地理分布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寺院的概述 | 第17-24页 |
一、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寺院的数量统计 | 第17-18页 |
二、明末清初湘西古刹的历史沿革 | 第18-23页 |
三、明末清初湘西新建寺院的相关情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状况 | 第24-28页 |
一、明末清初湘西寺院整体的地理分布状况 | 第24-26页 |
二、明末清初湘西古刹的地理分布状况 | 第26-27页 |
三、明末清初湘西新建寺院的地理分布状况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僧侣的地理分布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明末清初湘西破山禅派禅僧的地理分布 | 第28-34页 |
一、明末清初活动于湘西的破山禅派禅僧 | 第28-31页 |
二、明末清初破山禅派禅僧在湘西的地理分布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明末清初湘西不明法系僧侣的地理分布 | 第34-38页 |
一、明末清初活动于湘西的其他不明法系僧侣 | 第34-36页 |
二、明末清初湘西不明法系僧侣的地理分布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地理分布差异的成因 | 第38-50页 |
第一节 自然因素 | 第38-40页 |
一、沅(陵)麻(阳)、溆浦等盆地独特的自然条件 | 第38-39页 |
二、依托名山大川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经济因素 | 第40-44页 |
一、相对发达的经济贸易 | 第40-42页 |
二、元明以来湘西移民的推动 | 第42-43页 |
三、相对便利的水陆交通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政治因素 | 第44-47页 |
一、明末清初基于“神道设教”的崇佛政策 | 第44-46页 |
二、明末清初动乱的政治时局加速僧侣向湘西流动 | 第46页 |
三、明末清初湘西地方官员积极护法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文化因素 | 第47-50页 |
一、巫魅之风及原始宗教盛行 | 第47-48页 |
二、湘西内部文化开放程度不一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A 地方文献中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寺院统计情况 | 第56-64页 |
附录 B 《大清一统志》“湖南统部图”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