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情报预警失误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3.1 关于预警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2 关于情报失误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关于公安情报预警失误的研究 | 第18-20页 |
2 公安情报预警概述 | 第20-29页 |
2.1 公安情报预警的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2 公安情报预警的流程 | 第20-22页 |
2.2.1 明确预警目的 | 第21页 |
2.2.2 警情监测 | 第21页 |
2.2.3 预测分析 | 第21页 |
2.2.4 确定警级 | 第21-22页 |
2.2.5 发布警报 | 第22页 |
2.3 公安情报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5页 |
2.3.1 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2.4 公安情报预警的意义 | 第25-26页 |
2.4.1 避免、减少警情的危害 | 第25页 |
2.4.2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优化警力配置 | 第25页 |
2.4.3 降低警务成本 | 第25-26页 |
2.5 公安情报预警的应用现状 | 第26-29页 |
2.5.1 犯罪预防 | 第26页 |
2.5.2 治安防控 | 第26-27页 |
2.5.3 维稳预警 | 第27页 |
2.5.4 反恐防暴 | 第27页 |
2.5.5 队伍管理 | 第27-29页 |
3 公安情报预警失误问题的认识 | 第29-33页 |
3.1 公安情报预警失误不可避免 | 第29-31页 |
3.1.1 部分警情的不可预测性 | 第29-30页 |
3.1.2 公安情报预警人员的思维局限性 | 第30页 |
3.1.3 公安情报预警对象的不确定性 | 第30-31页 |
3.2 理性看待公安情报预警失误 | 第31-33页 |
4 关于公安情报预警失误标准的探讨 | 第33-37页 |
4.1 既有标准及其局限性 | 第33-35页 |
4.1.1 以结果作为衡量标准 | 第33-34页 |
4.1.2 以效果作为衡量标准 | 第34页 |
4.1.3 以预警的时间提前量作为衡量标准 | 第34-35页 |
4.2 重塑公安情报预警失误标准 | 第35-37页 |
4.2.1 以警情实际造成的危害作为衡量标准 | 第35页 |
4.2.2 公安情报预警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及评定 | 第35-37页 |
5 公安情报预警失误的原因 | 第37-43页 |
5.1 预警信息漏报的主要原因 | 第37-39页 |
5.1.1 预警人员缺乏危机防范意识 | 第37页 |
5.1.2 警情监测不力 | 第37-38页 |
5.1.3 预测分析失误 | 第38-39页 |
5.2 警示不力的主要原因 | 第39-43页 |
5.2.1 警报发布渠道不畅通、用户定位不精确 | 第40页 |
5.2.2 有警不报 | 第40-41页 |
5.2.3 预警信息用户不信任 | 第41-43页 |
6 公安情报预警失误的改善 | 第43-51页 |
6.1 提高预警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 第43-45页 |
6.1.1 重视预警人员的培训 | 第43-44页 |
6.1.2 推广预警人员考核评价机制 | 第44-45页 |
6.2 加强警情监测 | 第45-46页 |
6.2.1 落实热点监测 | 第45-46页 |
6.2.2 重视常规性监测 | 第46页 |
6.3 改进预警模型 | 第46-48页 |
6.3.1 探索预警指标体系 | 第47页 |
6.3.2 促使预警模型落地 | 第47页 |
6.3.3 合理使用预警模型 | 第47-48页 |
6.4 完善警报发布内容、渠道 | 第48-51页 |
6.4.1 规范警报发布内容 | 第48-49页 |
6.4.2 研发预警APP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