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非侵入家庭用电负荷在线监测系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家庭用电负荷监测系统基础研究第16-22页
    2.1 基本概念第16-17页
    2.2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监测方法比较第17-19页
    2.3 非侵入式的负荷辨识方法分析第19-21页
        2.3.1 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负荷特性第19-20页
        2.3.2 基于电流波形和电流谐波的负荷特性第20-21页
        2.3.3 基于电压-电流轨迹的负荷特性第21页
        2.3.4 基于暂态功率的负荷特性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非侵入家庭用电负荷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第22-36页
    3.1 系统的硬件部分第22-28页
        3.1.1 传感器第22-25页
        3.1.2 调理电路第25-27页
        3.1.3 数据采集卡第27-28页
    3.2 系统软件架构第28-35页
        3.2.1 设计思路第28页
        3.2.2 数据采集模块第28-31页
        3.2.3 波形存储模块第31页
        3.2.4 数据处理模块第31-33页
        3.2.5 波形显示模块第33-34页
        3.2.6 监测系统软件界面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非侵入式家庭用电负荷辨识第36-45页
    4.1 非侵入式家庭用电负荷辨识流程第36页
    4.2 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的基本原理第36-42页
        4.2.1 动态时间弯曲第36-38页
        4.2.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第38-39页
        4.2.3 扩展的特征值可加性准则第39页
        4.2.4 电流稳态波形叠加第39-42页
    4.3 实现过程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系统的测试和运行第45-51页
    5.1 系统运行环境第45-46页
    5.2 数据处理模块测试第46页
    5.3 波形记录模块测试第46-47页
    5.4 负荷辨识模块测试第47-50页
        5.4.1 计算过程第47-49页
        5.4.2 计算结果分析第49-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结论和后续工作第51-53页
    6.1 论文结论第51页
    6.2 后续工作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MT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对策研究--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