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绿色交通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政策文本量化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1.3.1 绿色交通的涵义及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1.3.2 公共政策工具的涵义及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1.3.3 政策文本量化的涵义及相关理论 | 第23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25-26页 |
1.5.1 研究的重点 | 第25页 |
1.5.2 研究的难点 | 第25-26页 |
第2章 首都绿色交通政策的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6-33页 |
2.1 政策文本内容维度 | 第26-27页 |
2.1.1 政策文本颁布年度 | 第26页 |
2.1.2 政策文本颁布部门 | 第26-27页 |
2.1.3 绿色交通要素 | 第27页 |
2.2 公共政策工具维度 | 第27-31页 |
2.2.1 自愿性工具 | 第28-29页 |
2.2.2 混合性工具 | 第29-30页 |
2.2.3 强制性工具 | 第30-31页 |
2.3 分析框架构建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分析框架的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 第33-48页 |
3.1 政策文本的选择 | 第33-35页 |
3.2 定义分析单元和编码 | 第35-36页 |
3.3 信度与效度评估 | 第36-38页 |
3.3.1 政策文本样本的选取 | 第37页 |
3.3.2 政策文本类目构建 | 第37页 |
3.3.3 政策文本的编码 | 第37-38页 |
3.4 频数统计与量化分析 | 第38-47页 |
3.4.1 政策文本内容维度分析 | 第40-44页 |
3.4.2 政策工具应用分析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政策文本及政策工具应用的特征分析 | 第48-52页 |
4.1 政策文本的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4.1.1 政策出台受历史阶段特征影响巨大 | 第48页 |
4.1.2 政策出台部门缺乏自主创新动力 | 第48-49页 |
4.1.3 政策内容分析单元存在高度重复性 | 第49页 |
4.2 公共政策工具应用的特征分析 | 第49-51页 |
4.2.1 强制性工具存在过溢 | 第49-50页 |
4.2.2 自愿性工具和混型性工具存在不足 | 第50-51页 |
4.2.3 政策工具集中于交通管理和交通工具 | 第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完善首都绿色交通政策的建议 | 第52-55页 |
5.1 政策文本内容视角下的完善路径 | 第52-53页 |
5.1.1 充分利用关键年份刺激及完善政策 | 第52页 |
5.1.2 实现政策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与联合 | 第52-53页 |
5.1.3 实现政策在相关领域的合理运用 | 第53页 |
5.2 政策工具应用视角下的完善路径 | 第53-54页 |
5.2.1 减少过溢类政策工具的应用频率但加大其有效实施力度 | 第53页 |
5.2.2 提高混合性工具种类多样化程度 | 第53-54页 |
5.2.3 提升自愿性工具的应用度 | 第54页 |
5.2.4 矫正政策工具应用在交通要素分布上的偏差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一:首都绿色交通政策一览表 | 第63-70页 |
附录二:首都绿色交通政策内容分析单元编码表 | 第70-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