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5页 |
2.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区域科技创新 | 第17-18页 |
2.1.2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 第18页 |
2.2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2.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主体 | 第18页 |
2.2.2 创新资源 | 第18-19页 |
2.3 区域创新平台的分类与构成 | 第19-20页 |
2.3.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 | 第19页 |
2.3.2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构成 | 第19-20页 |
2.4 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2.4.1 赋权方法的确定 | 第20-21页 |
2.4.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1-22页 |
2.4.3 TOPSIS法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1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总体现状 | 第25页 |
3.2 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总体情况 | 第25-27页 |
3.3 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体情况 | 第27-28页 |
3.4 河北省产业研究院总体情况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评价体系创建 | 第31-43页 |
4.1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 | 第31-35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1页 |
4.1.2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解释 | 第31-35页 |
4.2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评价对象分类 | 第35-36页 |
4.3 指标权重计算 | 第36-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评价研究 | 第43-69页 |
5.1 样本的选取 | 第43页 |
5.2 2017年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综合分析 | 第43-58页 |
5.2.1 评价过程与结果 | 第43-47页 |
5.2.2 河北科技创新平台准则层指标分析 | 第47-56页 |
5.2.3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对比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3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纵向对比分析 | 第58-65页 |
5.3.1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纵向对比评价 | 第58-61页 |
5.3.2 河北科技创新平台纵向对比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5.4 河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65-67页 |
5.4.1 创新平台的质量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65页 |
5.4.2 各市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差距较大,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65-66页 |
5.4.3 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投入力度不足 | 第66页 |
5.4.4 创新平台体系内的资源整合及联合攻关能力有待加强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河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 第69-73页 |
6.1 加强河北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9-72页 |
6.1.1 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和引导 | 第69-70页 |
6.1.2 优化科技创新整体布局 | 第70-71页 |
6.1.3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 第71页 |
6.1.4 按照创新链整合创新资源,加强监督管理 | 第71-72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91页 |
附表1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各指标重要程度打分表 | 第75-79页 |
附表2 规范化处理结果 | 第79-84页 |
附表3 工程技术中心平台评价过程 | 第84-87页 |
附表4 产业研究院平台评价过程 | 第87-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