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写清单 | 第14-18页 |
1 绪论 | 第18-2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2.1 高速光互联传输系统中的先进调制技术 | 第20-23页 |
1.2.2 高速光互联传输系统中的偏振复用直接探测技术 | 第23-2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6-29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1.3.2 创新点 | 第27-29页 |
2 高速光互联传输系统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 第29-46页 |
2.1 强度调制-直接探测系统理论模型 | 第29-30页 |
2.2 先进的强度调制技术 | 第30-36页 |
2.2.1 脉冲幅度/多电平调制(PAM) | 第30-32页 |
2.2.2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 | 第32-34页 |
2.2.3 离散多音频分复用调制(DMT) | 第34-35页 |
2.2.4 三种调制技术DSP复杂度分析 | 第35-36页 |
2.3 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 第36-41页 |
2.3.1 前向均衡器(FFE) | 第37-38页 |
2.3.2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 第38-39页 |
2.3.3 直接检测超奈奎斯特均衡器(DD-FTN) | 第39-40页 |
2.3.4 基于Volterra级数的非线性均衡器(VNLE) | 第40-41页 |
2.4 偏振复用直接探测基本原理 | 第41-45页 |
2.4.1 偏振光的定义与分类 | 第41-42页 |
2.4.2 光纤中的偏振光 | 第42-44页 |
2.4.3 基于SV空间偏振复用直接探测系统模型 | 第4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基于单偏PAM4直接检测传输系统 | 第46-63页 |
3.1 单偏PAM4直接检测传输系统实验平台 | 第46-49页 |
3.2 单偏PAM4直接检测传输系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62页 |
3.2.1 DD-FTN算法模块性能及分析 | 第49-53页 |
3.2.2 ETC+DD-FTN算法模块性能及分析 | 第53-56页 |
3.2.3 ETC+Pre-EQ+DD-FTN算法模块性能及分析 | 第56-60页 |
3.2.4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0-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基于偏振复用直接探测的高速光互联传输系统 | 第63-77页 |
4.1 PDM-PAM4-DD系统 | 第63-65页 |
4.2 PDM-PAM4-DD系统接收端DSP算法 | 第65-67页 |
4.3 PDM-SC-DD系统方案 | 第67-69页 |
4.4 PDM-PAM4-DD(Hybrid)系统方案 | 第69-70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0-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基于单边带调制的极简偏振复用直接探测系统 | 第77-88页 |
5.1 系统原理介绍 | 第77-82页 |
5.1.1 SSB调制技术 | 第77-80页 |
5.1.2 系统结构 | 第80-81页 |
5.1.3 接收端偏振解复用 | 第81-82页 |
5.2 PDM-SSB-DD实验系统 | 第82-84页 |
5.3 PDM-SSB-DD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4-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6 基于混合调制的极简偏振复用直接探测系统 | 第88-100页 |
6.1 系统原理介绍 | 第88-91页 |
6.2 PDM-SSB-DMT-DD实验系统 | 第91-94页 |
6.3 PDM-SSB-DMT-DD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9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10-11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