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公安行政工作论文

枣阳市公安局青年民警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难点第16-17页
第一章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理论基础及研究述评第17-21页
    第一节 职业倦怠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一、个体—环境匹配理论第17-18页
        二、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第18-19页
    第二节 职业倦怠相关研究第19-21页
        一、职业倦怠概念界定第19页
        二、职业倦怠表现特征第19-20页
        三、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维度第20-21页
第二章 Z市公安局青年民警职业倦怠现状分析第21-31页
    第一节 调查设计第21-23页
        一、调查对象第21页
        二、青年民警职业倦怠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1-22页
        三、青年民警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量表设计第22-23页
    第二节 Z市公安局青年民警职业倦怠现状第23-31页
        一、青年民警职业倦怠的整体性特征第23-25页
        二、青年民警职业倦怠的具体呈现第25-28页
        三、青年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第28-31页
第三章 Z市公安局青年民警职业倦怠成因分析第31-38页
    第一节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成因的个体因素分析第31-32页
    第二节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成因的岗位因素分析第32-34页
        一、工作内容的特殊性质第32-33页
        二、工作手段的强制需求第33-34页
        三、工作价值的奉献导向第34页
    第三节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成因的组织因素分析第34-37页
        一、组织氛围的非人性化第35-36页
        二、管理原则的人治倾向第36-37页
    第四节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成因的社会因素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防治对策第38-45页
    第一节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防治体系构建第38-39页
    第二节 微观层面:强化个体自我调节,调动主体积极因素第39-41页
        一、有意识地进行自身岗位特殊性的认知调节第39-40页
        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第40页
        三、有意识地进行公共精神和公共服务理念的培养第40-41页
    第三节 中观层面:完善岗位综合保障,优化组织管理水平第41-42页
        一、关注宏观政策落实,确保岗位保障制度的效能发挥第41页
        二、提升岗位保障标准,完善岗位风险潜在危害的补偿机制第41-42页
        三、激发组织整体活力,构建人力资源岗位考核和奖惩体系第42页
        四、拓宽个体发展空间,疏通人力资源岗位晋升和流动渠道第42页
    第四节 宏观层面:优化整体社会环境,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第42-45页
        一、注重正向舆论宣传,重塑民警群体积极形象第43页
        二、完善宏观保障水平,推进岗位保障体系建设第43-44页
        三、争取政府多元支持,提升民警群体自我认同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A: 青年民警职业倦怠调查问卷第51-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穆与牟宗三法政思想分歧之省察
下一篇:武汉开发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