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42页 |
| 1.1 大线能量焊接技术及其用钢 | 第14-16页 |
| 1.2 国外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研发进展 | 第16-33页 |
| 1.2.1 日本研发历史与最新进展 | 第16-31页 |
| 1.2.2 韩国主要研发工作 | 第31-33页 |
| 1.3 我国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研发与应用现状 | 第33-36页 |
| 1.4 氧化物和氧含量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 1.5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39-42页 |
| 1.5.1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9-40页 |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40-42页 |
| 第2章 钢液脱氧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42-67页 |
| 2.1 脱氧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42-54页 |
| 2.1.1 实验钢的物理化学数据 | 第42-45页 |
| 2.1.2 各元素的脱氧反应平衡 | 第45-54页 |
| 2.2 脱氧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第54-61页 |
| 2.2.1 脱氧剂的溶解均匀化过程 | 第54-57页 |
| 2.2.2 脱氧产物的长大和上浮 | 第57-61页 |
| 2.3 凝固过程液相区中元素偏析与析出 | 第61-66页 |
| 2.4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3章 氧化物冶金钢脱氧工艺实验研究 | 第67-98页 |
| 3.1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67-68页 |
| 3.2 HAZ显微组织对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 | 第68-76页 |
| 3.2.1 晶内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68-73页 |
| 3.2.2 奥氏体晶粒尺寸和晶界铁素体的影响 | 第73-76页 |
| 3.3 TiO系钢氧化物冶金工艺实验研究 | 第76-83页 |
| 3.4 Ti-M复合脱氧对TiO系钢的影响 | 第83-88页 |
| 3.5 MgO系钢氧化物冶金工艺实验研究 | 第88-92页 |
| 3.6 对MgO系钢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 第92-9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4章 CGHAZ组织演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 第98-118页 |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8-100页 |
| 4.2 粗晶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 第100-104页 |
| 4.3 晶内铁素体等温转变行为 | 第104-112页 |
| 4.3.1 实验结果 | 第104-110页 |
| 4.3.2 分析与讨论 | 第110-112页 |
| 4.4 CGHAZ热循环过程组织演变分析 | 第112-115页 |
| 4.5 Mn对夹杂物诱导铁素体形核的作用分析 | 第115-11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 第5章 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实验研究与工业开发 | 第118-139页 |
| 5.1 合金元素对大线能量HAZ组织性能影响规律 | 第118-126页 |
| 5.1.1 C、Mn元素的影响 | 第118-121页 |
| 5.1.2 Nb、V元素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 5.1.3 Ni、Cu、Cr、 Mo元素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 5.2 基于氧化物冶金工艺的大线能量焊接原型钢研究 | 第126-134页 |
| 5.2.1 可大线能量焊接Q345级钢 | 第126-129页 |
| 5.2.2 可大线能量焊接EH460级钢 | 第129-132页 |
| 5.2.3 可大线能量焊接X80级钢 | 第132-134页 |
| 5.3 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工业化技术开发 | 第134-138页 |
| 5.3.1 工业化研发条件 | 第134-135页 |
| 5.3.2 工业生产方案和试制结果 | 第135-13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 第6章 氧化物冶金低碳钢热轧态组织性能调控 | 第139-162页 |
| 6.1 加热与变形温度对组织转变行为的影响 | 第139-144页 |
| 6.1.1 实验方法 | 第139-140页 |
| 6.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0-144页 |
| 6.2 冷却工艺对组织转变行为的影响 | 第144-148页 |
| 6.2.1 实验方法 | 第144-145页 |
| 6.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5-148页 |
| 6.3 不同轧制工艺热模拟实验研究 | 第148-151页 |
| 6.3.1 实验方法 | 第149页 |
| 6.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9-151页 |
| 6.4 高温热轧+超快冷(UFC)工艺实验研究 | 第151-157页 |
| 6.4.1 实验设备和方法 | 第151-152页 |
| 6.4.2 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152-157页 |
| 6.5 新工艺下实验钢组织演变特征分析 | 第157-160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62-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75页 |
| 致谢 | 第175-17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6-177页 |
|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