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苗期干旱和高温胁迫应答机制研究及关键转录因子的筛选

摘要第1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1 引言第16-34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2 全球干旱、高温现状第17-18页
    1.3 植物抗旱耐热的生理学研究第18-22页
        1.3.1 旱热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19页
        1.3.2 旱热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第19-20页
        1.3.3 旱热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0-22页
    1.4 植物抗旱耐热的基因组学研究第22-30页
        1.4.1 旱热胁迫信号感知及传递途径第22-24页
        1.4.2 植物转录因子对旱热胁迫响应的调控第24-26页
        1.4.3 植物转录水平对旱热胁迫的响应第26-30页
    1.5 植物抗旱耐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0-34页
        1.5.1 蛋白质组学简述第30页
        1.5.2 植物蛋白质组学对旱热胁迫的响应第30-32页
        1.5.3 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关联分析的意义第32-34页
技术路线图第34-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47页
    2.1 大豆抗旱性鉴定试验第36-39页
        2.1.1 供试材料第36页
        2.1.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7-38页
        2.1.4 抗旱性评价方法第38-39页
    2.2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下大豆叶片生理指标检测试验第39页
        2.2.1 供试材料第39页
        2.2.2 试验方法第39页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39页
    2.3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下大豆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第39-44页
        2.3.1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39-40页
        2.3.2 总RNA的提取第40页
        2.3.3 cD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第40-41页
        2.3.4 将序列比对到大豆参考基因组第41页
        2.3.5 差异表达基因定量与筛选第41-42页
        2.3.6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第42-43页
        2.3.7 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因子分析第43页
        2.3.8 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第43-44页
    2.4 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差异蛋白分析试验第44-47页
        2.4.1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44页
        2.4.2 蛋白提取第44-45页
        2.4.3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45页
        2.4.4 SDS-PAGE电泳第45页
        2.4.5 蛋白质酶解第45页
        2.4.6 肽段标记及分离第45页
        2.4.7 LC-MS/MS第45-46页
        2.4.8 蛋白数据库搜索鉴定第46页
        2.4.9 蛋白质IBT定量第46页
        2.4.10 数据分析第46-4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7-120页
    3.1 大豆芽期抗旱性评价第47-54页
        3.1.1 不同浓度PEG处理对大豆芽期的影响第47-49页
        3.1.2 芽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分析第49-54页
    3.2 大豆苗期抗旱性评价第54-60页
        3.2.1 干旱胁迫后幼苗存活率第54-57页
        3.2.2 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分析第57-60页
        3.2.3 苗期抗旱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第60页
    3.3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对大豆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第60-62页
        3.3.1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60-61页
        3.3.2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对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61页
        3.3.3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对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61页
        3.3.4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61-62页
        3.3.5 基因表达分析试验胁迫处理最佳时间的选择第62页
    3.4 大豆叶片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转录表达谱分析第62-101页
        3.4.1 RNA-seq数据质量统计第62-65页
        3.4.2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65-66页
        3.4.3 关键高温响应基因分析第66-75页
        3.4.4 关键干旱响应基因分析第75-81页
        3.4.5 旱热共胁迫响应基因分析第81-84页
        3.4.6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响应的转录因子分析第84-88页
        3.4.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88-89页
        3.4.8 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89-91页
        3.4.9 干旱胁迫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91-97页
        3.4.10 干旱胁迫下转录因子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CNC共表达分析第97-101页
    3.5 大豆叶片干旱胁迫蛋白质组学分析第101-120页
        3.5.1 蛋白鉴定基本信息第101-103页
        3.5.2 差异蛋白统计第103-104页
        3.5.3 GO分析第104-110页
        3.5.4 COG分析第110页
        3.5.5 KEGG分析第110-113页
        3.5.6 参与干旱胁迫响应调控差异表达蛋白分析第113-117页
        3.5.7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关联分析第117-120页
4 讨论第120-135页
    4.1 干旱胁迫对大豆抗旱性的影响第120-121页
    4.2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下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特性第121-125页
        4.2.1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下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响应第121-123页
        4.2.2 干旱、高温及旱热共胁迫下差异表达转录因子的响应第123-125页
    4.3 大豆叶片响应干旱胁迫重要差异表达基因的特性第125-130页
        4.3.1 大豆叶片响应干旱胁迫生理特性与差异表达基因的关联分析第125页
        4.3.2 大豆叶片响应干旱胁迫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特性第125-127页
        4.3.3 大豆叶片响应干旱胁迫转录因子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共表达分析第127-130页
    4.4 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特性第130-132页
    4.5 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转录组和蛋白组关联分析第132-135页
5 结论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素营养对大豆结瘤固氮及相关调控物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小麦穗发育及过氧化氢胁迫相关miRNA的克隆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