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1章 湖北省阿尔兹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第19-48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9-24页 |
1.1.1 调查对象 | 第19-20页 |
1.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20-21页 |
1.1.3 AD和 MCI诊断标准 | 第21-23页 |
1.1.4 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1.1.5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1.2 结果 | 第24-43页 |
1.2.1 研究人群的基本情况 | 第24-29页 |
1.2.2 AD和 MCI的患病状况 | 第29-32页 |
1.2.3 湖北省老年人AD和 MCI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3页 |
1.3 讨论 | 第43-48页 |
1.3.1 AD和 MCI的患病率情况 | 第43-44页 |
1.3.2 AD和 MCI的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1.3.3 对当地实施切实有效的AD和 MCI早期防治和干预策略的建议 | 第46-48页 |
第2章 阿尔兹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第48-59页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48-49页 |
2.1.1 病例的选择 | 第48-49页 |
2.1.2 对照的选择 | 第49页 |
2.1.3 认知功能的评定 | 第49页 |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49-50页 |
2.2.1 调查问卷 | 第49-50页 |
2.2.2 资料的收集 | 第50页 |
2.2.3 质量控制 | 第50页 |
2.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3 结果 | 第50-57页 |
2.3.1 一般情况 | 第50-55页 |
2.3.2 AD、MCI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2.4 讨论 | 第57-59页 |
第3章 阿尔兹海默病早期诊断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 | 第59-7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60-61页 |
3.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60页 |
3.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60-61页 |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61-62页 |
3.2.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1-62页 |
3.2.2 主要试剂、耗材 | 第6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2-69页 |
3.3.1 血样的采集 | 第62-63页 |
3.3.2 血液相关指标的检测 | 第63-69页 |
3.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9-70页 |
3.5 结果 | 第70-73页 |
3.5.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第70-71页 |
3.5.2 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71-73页 |
3.6 血清SIRT1、IL-6、Aβ1-42、P-tau和 T-tau蛋白水平与MMSE得分的相关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分析 | 第73-76页 |
3.7 讨论 | 第76-79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4.1 结论 | 第79页 |
4.2 创新点 | 第79-80页 |
4.3 局限性与展望 | 第80-81页 |
4.3.1 局限性 | 第80页 |
4.3.2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4页 |
综述 阿尔兹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第94-107页 |
前言 | 第94页 |
1 影像学 | 第94-96页 |
2 体液 | 第96-101页 |
2.1 脑脊液 | 第96-98页 |
2.2 血液 | 第98-100页 |
2.3 尿液 | 第100-101页 |
总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7-109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9-111页 |
附录3 项目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111-112页 |
附录4 湖北省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 第112-121页 |
附录5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 第121-123页 |
附录6 日常生活能力ADL(IADL)量表 | 第123-124页 |
附录7 老年抑郁量表(GDS) | 第124-126页 |
附录8 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HIS) | 第126-128页 |
附录9 临床痴呆量表(CDR) | 第128-130页 |
附件 | 第130-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