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他克莫司聚酮合酶中酰基转移酶底物选择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和术语表第12-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5页
    1.1 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第17-22页
        1.1.1 PKS第17-19页
        1.1.2 NRPS第19-20页
        1.1.3 杂合的PKS-NRPS第20页
        1.1.4 FK506的生物合成途径第20-22页
    1.2 Ⅰ型PKS中AT结构和转移底物的多样性第22-29页
        1.2.1 PKS中AT的结构多样性第23-24页
        1.2.2 Ⅰ型AT结构域转移底物的多样性第24-26页
        1.2.3 AT的结构域的催化机制决定底物专一性第26-27页
        1.2.4 AT的结构决定底物专一性第27-29页
    1.3 Ⅰ型AT结构域的基因工程改造第29-34页
        1.3.1 AT结构域的替换在新聚酮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第30-32页
        1.3.2 AT点突变在新聚酮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第32-33页
        1.3.3 Trans-AT互补在新聚酮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第33-34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4-35页
第二章 酰基转移酶AT4_(FKBB)引入罕见酰基AM和特殊酰基EM的机制研究第35-79页
    2.1 实验材料第36-40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36页
        2.1.2 试剂第36-37页
        2.1.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置第37-40页
        2.1.4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0页
    2.2 实验方法第40-52页
        2.2.1 ATs及其各自突变体和ACPs的异源表达载体构建第40-43页
        2.2.2 ATs及其各自突变体和ACPs的异源表达和纯化第43-44页
        2.2.3 ATs及其各自突变体的圆二色谱实验第44页
        2.2.4 ATs,ACPs和不同酰基的自酰化和转酰化反应第44-45页
        2.2.5 FK506 PKS的AT4_(FkbB)和特异性转移酰基EM的其他PKS中的酰基转移酶所构建的进化树第45-46页
        2.2.6 AM/EM-[KS4][AT4]_(FkbB)和[KS4][AT4]_(FkbB)-ACP4_(FkbB)的对接模型和MDs第46页
        2.2.7 AT4_(FkbB)及其突变体与ACP4_(FkbB)的交联反应及复合体AT4_(FkbB)ACP4_(FkbB)的纯化第46-47页
        2.2.8 筑波链霉菌L19基因组的人工染色体(PAC)文库的建立第47-48页
        2.2.9 FK506 PKS中AT4_(FkbB)点突变体V187K的构建第48-52页
        2.2.10 筑波链霉菌L19的发酵及发酵产物FK506和FK520的效价测定第52页
    2.3 实验结果第52-74页
        2.3.1 FK506合成基因簇序列的分析第52-53页
        2.3.2 蛋白AT4_(FkbB),ACP4_(FkbB)和ACP_(TcsA)的表达及其基本功能研究第53-54页
        2.3.3 AT4_(FkbB)转移ACP_(TcsA)和CoA携带的酰基AM到ACP4_(FkbB)上第54-56页
        2.3.4 AT4_(FkbB)催化ACP_(TcsA)携带的AM转移到ACP4_(FkbB)的反应是可逆的第56-58页
        2.3.5 AT4_(FkbB)转移CoA携带的EM而非MM和M到ACP4_(FkbB)上第58页
        2.3.6 AT4_(FkbB)在自酰化反应中识别AM,EM和MM不识别M第58-61页
        2.3.7 AT4_(FkbB)对酰基载体蛋白的选择性第61页
        2.3.8 AT4_(FkbB)对AM/EM-CoA的竞争性识别和转移第61-65页
        2.3.9 Gln119,Leu185-Val186-Val187和Phe203在AT4_(FkbB)特异性转移酰基AM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65-67页
        2.3.10 根据对接模型分析Gln119,Leu185-Val186-Val187和Phe203在AT4_(FkbB)的酰基特异性转移酰基AM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67-68页
        2.3.11 通过特异性识别EM ATs中关键位点可增强酰基AM的转移第68-70页
        2.3.12 V187K增强AT4_(FkbB)对酰基AM的识别性第70-74页
    2.4 讨论第74-78页
        2.4.1 AT4_(FkbB)作为研究特异性上载AM单元的最佳研究对象第74页
        2.4.2 ACP和CoA可作为酰基载体第74-75页
        2.4.3 AT在自酰化和转酰化中的底物选择性第75-76页
        2.4.4 关键氨基酸位点对AT的底物选择性起关键作用第76-77页
        2.4.5 F203L在AT4_(FkbB)中特异性转移酰基AM的可能作用第77页
        2.4.6 AT特异性识别底物的关键位点突变可改变其转移的酰基第77-78页
    2.5 小结第78-79页
第三章 酰基转移酶AT8_(FKBA)引入特殊酰基MEO的机制研究第79-106页
    3.1 实验材料第79-81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79-80页
        3.1.2 试剂第80-81页
        3.1.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第81页
        3.1.4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81页
    3.2 实验方法第81-85页
        3.2.1 ATs及其各自突变体和ACPs的载体构建,异源表达,纯化和圆二色谱实验第81-82页
        3.2.2 ATs与ACPs、酰基的体外生化反应第82页
        3.2.3 FK506 PKS的AT7_(FkbA),AT8_(FkbA)和特异性转移酰基MeO的其他PKS中的酰基转移酶所构建的进化树第82页
        3.2.4 [KS8][AT8]FkbA和MeO,ACP8_(FkbA)的对接模型和MDs第82-84页
        3.2.5 FK506 PKS中AT10_(FkbA)原位点突变体的构建第84-85页
        3.2.6 筑波链霉菌L19的发酵及其发酵产物的测定和结构分析第85页
    3.3 实验结果第85-100页
        3.3.1 AT7_(FkbA)和AT8_(FkbA)分别引入特殊酰基MeO到相应ACP7_(FkbA)和ACP8_(FkbA)上第85-88页
        3.3.2 AT8_(FkbA)在自酰化反应中特异性识别ACP_(FkbJ)和CoA携带的MeO转移到ACPs上第88-90页
        3.3.3 AT8_(FkbA)特异性转移酰基MeO的关键氨基酸第90-96页
        3.3.4 突变AT10_(FkbA)的氨基酸位点为AT8_(FkbA)上影响与酰基MeO结合的氨基酸位点可改变其酰基的选择性第96-100页
    3.4 讨论第100-104页
        3.4.1 FK506 PKS中AT7_(FkbA)和AT8_(FkbA)作为研究特异性转移酰基MeO的研究对象第100-102页
        3.4.2 ATs对酰基的特异性选择对聚酮化合物主链的高效合成起关键作用第102-103页
        3.4.3 AT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对酰基的特异性选择中起重要作用第103页
        3.4.4 突变AT识别底物的关键氨基酸可改变其转移的酰基第103-104页
    3.5 小结第104-106页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第106-108页
    4.1 总结第106-107页
    4.2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附录第119-132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高血压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铌酸钾钠压电电活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