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5 技术路径图 | 第12-14页 |
2.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概述 | 第14-19页 |
2.1 操作风险管理概述 | 第14-15页 |
2.2 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 | 第15页 |
2.3 我国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的特点 | 第15-16页 |
2.4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成因 | 第16-19页 |
2.4.1 委托代理产生的操作风险 | 第16-17页 |
2.4.2 有限理性经济人产生的操作风险 | 第17页 |
2.4.3 博弈论产生的操作风险 | 第17页 |
2.4.4 风险不可规避性产生的操作风险 | 第17-19页 |
3.保险公司操作风捡控制总体框架 | 第19-24页 |
3.1 操作风险控制的流程 | 第19-20页 |
3.1.1 基于公司管理角度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19页 |
3.1.2 基于风险管理技术角度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 第19-20页 |
3.2 操作风险识别 | 第20-21页 |
3.2.1 专家调查法 | 第20页 |
3.2.2 德尔菲法 | 第20-21页 |
3.2.3 故障树分析法 | 第21页 |
3.3 操作风险监测 | 第21-24页 |
3.3.1 关键风险指标监测 | 第21-22页 |
3.3.2 风险地图 | 第22页 |
3.3.3 业务与流程跟踪 | 第22页 |
3.3.4 重大事件报告 | 第22-24页 |
4.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控制策略的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4.1 A保险公司简介 | 第24页 |
4.2 A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 第24页 |
4.3 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控制策略现状 | 第24-29页 |
4.3.1 建立智能风控体系 | 第25-26页 |
4.3.2 “科技+”战略应用于操作风险 | 第26-27页 |
4.3.3 建立首问责任风险管理制度 | 第27页 |
4.3.4 建立“红、黄、蓝”牌处罚制度 | 第27-29页 |
5.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存在的短板和优化对策 | 第29-36页 |
5.1 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存在短板的案例 | 第29-30页 |
5.1.1 人员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案例 | 第29页 |
5.1.2 流程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案例 | 第29-30页 |
5.1.3 外部事件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例 | 第30页 |
5.2 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来源分析 | 第30-32页 |
5.2.1 内部因素产生操作风检的来源分析 | 第30-31页 |
5.2.2 流程因素产生操作风检的来源分析 | 第31页 |
5.2.3 外部事件产生操作风检的来源分析 | 第31-32页 |
5.3 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存在的短板 | 第32-34页 |
5.3.1 识别风险能力不足 | 第32-33页 |
5.3.2 评估风险能力针对性不足 | 第33-34页 |
5.3.3 管理风险能力不足 | 第34页 |
5.4 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控制优化对策 | 第34-36页 |
5.4.1 构建关键风险指标监测体系 | 第34-35页 |
5.4.2 制定重大事件报告流程 | 第35-36页 |
6.A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策略管理的相关启示 | 第36-40页 |
6.1 保险公司加强内部预防、控制和治理 | 第36-38页 |
6.1.1 保险公司为操作风险配置资本 | 第36页 |
6.1.2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 第36-37页 |
6.1.3 信息、系统的防范 | 第37页 |
6.1.4 实施基于风险导向的分类监管和现场检查 | 第37页 |
6.1.5 业务外包以及风险缓释 | 第37-38页 |
6.1.6 搭建风控人才培养体系 | 第38页 |
6.2 银保监会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 第38-40页 |
6.2.1 紧抓前端销售行为治理 | 第38页 |
6.2.2 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 | 第38-39页 |
6.2.3 建立两个机制,守住操作风险底线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