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0-18页 |
| 1.2.1 三相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控制策略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三相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研究 | 第19-28页 |
| 2.1 三相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19-23页 |
| 2.2 三相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23-27页 |
| 2.2.1 坐标变换原理 | 第23-25页 |
| 2.2.2 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电压定向的直接功率控制研究 | 第28-41页 |
| 3.1 直接功率控制理论依据 | 第28-32页 |
| 3.1.1 瞬时功率定义 | 第28-29页 |
| 3.1.2 瞬时功率计算 | 第29-31页 |
| 3.1.3 直接功率控制原理 | 第31-32页 |
| 3.3 电压定向的直接功率控制 | 第32-39页 |
| 3.3.1 瞬时功率的估算 | 第33-35页 |
| 3.3.2 功率滞环比较器 | 第35-36页 |
| 3.3.3 扇区位置判断 | 第36-37页 |
| 3.3.4 开关表 | 第37-39页 |
| 3.4 仿真研究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降频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研究 | 第41-74页 |
| 4.1 模型预测控制 | 第41-51页 |
| 4.1.1 模型预测控制原理 | 第41-43页 |
| 4.1.2 预测的离散时间模型 | 第43-44页 |
| 4.1.3 预测控制策略实施 | 第44-50页 |
| 4.1.4 仿真验证 | 第50-51页 |
| 4.2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 第51-60页 |
| 4.2.1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原理 | 第51-52页 |
| 4.2.2 预测控制策略实施 | 第52-54页 |
| 4.2.3 降频策略原理 | 第54-59页 |
| 4.2.4 仿真验证 | 第59-60页 |
| 4.3 多代价函数降频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 第60-65页 |
| 4.3.1 多代价函数控制原理 | 第60-63页 |
| 4.3.2 参数确定 | 第63页 |
| 4.3.3 仿真验证 | 第63-65页 |
| 4.4 变系数降频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 第65-68页 |
| 4.4.1 变系数控制原理 | 第65-67页 |
| 4.4.2 参数确定 | 第67页 |
| 4.4.3 仿真验证 | 第67-68页 |
| 4.6 各控制策略仿真对比分析 | 第68-73页 |
| 4.6.1 稳态分析 | 第68-71页 |
| 4.6.2 动态分析 | 第71-7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实验系统设计研究 | 第74-82页 |
| 5.1 实验系统总体构架 | 第74-75页 |
| 5.2 功率开关器件IGBT的选取 | 第75页 |
| 5.3 控制电路设计 | 第75-78页 |
| 5.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78-79页 |
| 5.5 三相并网逆变器实验系统的实物照片 | 第79-80页 |
| 5.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82页 |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