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倾向个体的情绪调节目标及其电生理机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目标与策略 | 第10-12页 |
1.2.1 情绪与情绪调节 | 第10页 |
1.2.2 情绪调节目标 | 第10-11页 |
1.2.3 情绪调节策略 | 第11-12页 |
1.3 抑郁症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目标 | 第12-13页 |
1.3.1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策略 | 第12页 |
1.3.2 抑郁症情绪调节目标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相关的ERP成分 | 第13-14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14-16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2.1 抑郁倾向个体对情绪场景的情景选择 | 第16页 |
2.2.2 抑郁倾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情景选择 | 第16-17页 |
第3章 实验1:抑郁倾向个体对情绪场景的情景选择 | 第17-30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1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3.2.1 被试 | 第17页 |
3.2.2 实验材料及程序 | 第17-20页 |
3.2.3 数据采集及分析 | 第20页 |
3.2.4 统计 | 第20-2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1-27页 |
3.3.1 行为结果 | 第21-24页 |
3.3.2 脑电结果 | 第24-27页 |
3.4 讨论 | 第27-30页 |
第4章 实验2:抑郁倾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情景选择 | 第30-42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4.2.1 被试 | 第30页 |
4.2.2 实验材料及程序 | 第30-32页 |
4.2.3 数据采集及分析 | 第32-33页 |
4.2.4 统计 | 第3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3-39页 |
4.3.1 行为结果 | 第33-37页 |
4.3.2 脑电结果 | 第37-39页 |
4.4 讨论 | 第39-42页 |
第5章 总讨论 | 第42-4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