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发展的政治驱动力比较探析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三节 相关文献梳理及评述 | 第12-19页 |
一、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文献评述 | 第13-16页 |
二、中国、印度和巴西经济发展比较的文献评述 | 第16-19页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政治经济均衡理论:一个分析框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理论 | 第20-23页 |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第20-21页 |
二、政治经济均衡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政治经济均衡关系的分析框架 | 第23-27页 |
一、分析对象 | 第23-24页 |
二、分析时间 | 第24-25页 |
三、分析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金融危机后的印度:市场中心主义 | 第27-31页 |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印度的政治经济背景 | 第27-29页 |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中印度政府的干预措施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金融危机后的巴西:国家中心主义 | 第31-36页 |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巴西的政治经济背景 | 第31-33页 |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中巴西政府的干预措施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国家市场均衡 | 第36-40页 |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中国的政治经济背景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的干预措施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中国、印度和巴西的比较分析 | 第40-44页 |
第一节 政治政体因素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经济制度因素 | 第42-44页 |
总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