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巴夫杜氏藻转录组和蛋白组分析及油脂合成代谢途径预测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前言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5页
        1.1.1 微藻生物柴油现状第14-15页
        1.1.2 微藻油脂代谢调控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20页
        1.1.3 盐藻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1.4 影响微藻油脂生物合成的环境因素第22-23页
        1.1.5 调控基因对油脂合成的调节作用第23-2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7页
        1.2.1 研究目的第25页
        1.2.2 研究意义第25-27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2章 巴夫杜氏藻培养基的优化第28-36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2.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9页
        2.2.3 实验方法第29页
            2.2.3.1 巴夫杜氏藻的培养第29页
            2.2.3.2 单因素实验的设计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2.4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限氮条件下巴夫杜氏藻的转录组测序和注释第36-59页
    3.1 引言第36-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3.2.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9页
        3.2.3 实验方法第39-41页
            3.2.3.1 藻样品的收集第39页
            3.2.3.2 测定巴夫杜氏藻的油脂含量第39-40页
            3.2.3.3 藻RNA的提取第40-41页
            3.2.3.4 藻RNA的检测第41页
            3.2.3.5 unigene的组装和功能注释第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57页
        3.3.1 巴夫杜氏藻的油脂含量第41页
        3.3.2 藻RNA的质量检测第41-42页
        3.3.3 巴夫杜氏藻转录组测序结果概述第42页
        3.3.4 测序数据的过滤第42页
        3.3.5 测序数据的组装第42-46页
        3.3.6 巴夫杜氏藻unigene的功能注释第46-47页
        3.3.7 巴夫杜氏藻unigene的分类第47-57页
            3.3.7.1 巴夫杜氏藻unigene的GO分类第47-52页
            3.3.7.2 巴夫杜氏藻unigene的COG分类第52-54页
            3.3.7.3 巴夫杜氏藻unigene的KEGG分类第54-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限氮条件下巴夫杜氏藻的基因表达差异第59-70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0-68页
        4.3.1 对照和处理样品unigene的FPKM分布第60-61页
        4.3.2 对照和处理样品中差异表达unigene的分类第61-67页
            4.3.2.1 差异表达unigene的GO分类第61-63页
            4.3.2.2 差异表达unigene的GO富集分析第63-67页
        4.3.3 对照和处理样品中差异表达unigene的KEGG富集第67-68页
    4.4 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限氮条件下巴夫杜氏藻的蛋白组差异第70-88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5.2.1 实验材料第70页
        5.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70-71页
        5.2.3 实验方法第71-72页
            5.2.3.1 样品的收集第71页
            5.2.3.2 蛋白的提取第71-72页
            5.2.3.3 蛋白的定量第72页
            5.2.3.4 蛋白质酶解和iTRAQ标记第72页
            5.2.3.5 LC-MS/MS蛋白组分析第72页
            5.2.3.6 蛋白的定量和数据分析第7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2-87页
        5.3.1 蛋白含量及完整性第72-73页
        5.3.2 蛋白组鉴定概述第73-74页
        5.3.3 蛋白组的定量第74-75页
        5.3.4 蛋白的聚类分析/GO注释/COG注释第75-77页
        5.3.5 蛋白的KEGG注释第77-78页
        5.3.6 差异表达蛋白的GO/KEGG富集第78-83页
            5.3.6.1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富集第78-82页
            5.3.6.2 差异表达蛋白的KEGG富集第82-83页
        5.3.7 差异表达蛋白的分析第83-87页
            5.3.7.1 与光合作用及Calvin循环相关的蛋白第83-84页
            5.3.7.2 与脂类代谢相关的蛋白第84-85页
            5.3.7.3 与糖类代谢相关的蛋白第85页
            5.3.7.4 与氮素代谢相关的蛋白第85-86页
            5.3.7.5 限氮诱导油脂积累的可能机制第86-87页
    5.4 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巴夫杜氏藻的油脂合成途径预测及分析第88-123页
    6.1 引言第8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8-97页
        6.2.1 实验材料第88页
        6.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88-89页
        6.2.3 实验方法第89-97页
            6.2.3.1 基因的 3′-RACE第89页
            6.2.3.2 基因的 5′-RACE第89-91页
            6.2.3.3 基因的Genome Walking第91页
            6.2.3.4 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第91页
            6.2.3.5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91-92页
            6.2.3.6 wri1蛋白的纯化第92-93页
            6.2.3.7 wri1纯化蛋白的检测第93页
            6.2.3.8 wri1蛋白抗体的制备第93-94页
            6.2.3.9 巴夫杜氏藻样品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第94-97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97-121页
        6.3.1 巴夫杜氏藻油脂合成途径的预测第97-104页
        6.3.2 巴夫杜氏藻的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第104-107页
        6.3.3 油脂积累相关的转录因子wri1的克隆及其性质研究第107-115页
            6.3.3.1 wri1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第107页
            6.3.3.2 wri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第107-108页
            6.3.3.3 wri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第108-111页
            6.3.3.4 wri1蛋白的纯化第111-113页
            6.3.3.5 wri1蛋白抗体的ELISA检测第113-114页
            6.3.3.6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果第114-115页
        6.3.4 油脂积累相关的lipase基因的克隆及其性质研究第115-121页
            6.3.4.1 lipase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第115-118页
            6.3.4.2 Lip基因的启动子克隆第118-119页
            6.3.4.3 Lip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第119-121页
    6.4 小结第121-123页
第7章 讨论与结论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1页
附录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ERF74对非生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新城疫病毒GM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重组疫苗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