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基于曲线铺放模式的变刚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纤维曲线铺放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铺丝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第12-13页
        1.2.2 铺丝技术在国内的进展第13-14页
    1.3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力学性能研究第14-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8-20页
第2章 变刚度FRP层合板的路径分析第20-26页
    2.1 纤维曲线铺放路径第20-22页
    2.2 构建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方法第22-25页
        2.2.1 平移法第22-24页
        2.2.2 平行法第24-25页
    2.3 平移法与平行法构建层合板的对比第25-26页
第3章 层合板的理论、实验和计算研究第26-58页
    3.1 前言第26页
    3.2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基础理论第26-33页
        3.2.1 广义胡克定律第26-29页
        3.2.2 应力-应变转轴公式第29-30页
        3.2.3 经典层合板理论第30-33页
    3.3 复合材料层合板稳定性分析第33-42页
        3.3.1 层合板屈曲的稳定平衡方程第34-36页
        3.3.2 层合板的单轴屈曲第36-39页
        3.3.3 层合板的双轴屈曲第39-42页
    3.4 单向板试样的制备与测试第42-48页
        3.4.1 实验设备与原材料第43页
        3.4.2 试样尺寸第43页
        3.4.3 试样制备第43-45页
        3.4.4 单向板的材料参数测试第45-48页
    3.5 层合板屈曲载荷计算分析第48-56页
        3.5.1 理论计算屈曲载荷第49-54页
        3.5.2 有限元计算屈曲载荷第54-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变刚度复合材料的新路径设计第58-79页
    4.1 前言第58页
    4.2 纤维铺放角变化新曲线的设计第58-62页
        4.2.1 纤维取向角与轨迹方程的推导第58-62页
        4.2.2 纤维铺放角变化曲线对比第62页
    4.3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有限元分析第62-65页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3页
        4.3.2 模型网格划分第63-64页
        4.3.3 模型的约束和加载求解第64-65页
    4.4 基准复合材料层合板数值计算第65-68页
    4.5 曲线铺放FRP层合板的屈曲模拟分析第68-72页
    4.6 变刚度层合板与基准层合板对比第72-77页
    4.7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变刚度层合板的纤维取向角和铺层优化第79-106页
    5.1 前言第79页
    5.2 优化设计理论第79-82页
        5.2.1 优化设计模型第79页
        5.2.2 ANSYS优化设计模块第79-82页
    5.3 遗传算法在ANSYS和MATLAB中的实现第82-86页
        5.3.1 遗传算法原理第82-84页
        5.3.2 遗传算法在MATLAB和ANSYS中的混合使用第84-86页
    5.4 直纤维铺放层合板的铺设角度优化第86-91页
        5.4.1 单设计变量优化第86-90页
        5.4.2 多设计变量优化第90-91页
    5.5 变刚度层合板的铺设路径与铺放角优化第91-94页
        5.5.1 纤维铺放角线性变化的变刚度层合板第91-92页
        5.5.2 纤维铺放角上抛物线变化的变刚度层合板第92页
        5.5.3 纤维铺放角下抛物线变化的变刚度层合板第92-93页
        5.5.4 纤维铺放角正弦变化的变刚度层合板第93-94页
    5.6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渐进失效分析第94-102页
        5.6.1 失效准则第94-96页
        5.6.2 材料性能退化模型第96-97页
        5.6.3 最终失效判据第97页
        5.6.4 层合板的失效扩展分析第97-102页
    5.7 结果对比和分析第102-104页
    5.8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09页
    6.1 结论第106-108页
    6.2 展望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族二维材料的表面调控和基底影响
下一篇:镁硅热电材料的高压制备工艺及热/电/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