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项目经费及来源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2.1 灌丛的生态功能 | 第11页 |
2.2 灌丛碳储量 | 第11-13页 |
2.3 灌丛氮储量 | 第13-14页 |
2.4 灌木生物量方程 | 第14-15页 |
2.5 海南岛灌丛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6-1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3.2.1 调查及采样方法 | 第17-18页 |
3.2.2 测定方法 | 第18页 |
3.2.3 土壤有机碳及氮密度的计算 | 第18-19页 |
3.2.4 生物量、凋落物存量及植被层有机碳、氮的计算 | 第19页 |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9-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37页 |
4.1 灌丛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 | 第20-23页 |
4.1.1 海南岛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 | 第20-21页 |
4.1.2 海南岛灌丛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21-22页 |
4.1.3 海南岛灌丛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配 | 第22-23页 |
4.2 海南岛灌丛土壤氮分布规律 | 第23-27页 |
4.2.1 海南岛灌丛土壤氮含量 | 第23-24页 |
4.2.2 海南岛灌丛土壤氮密度 | 第24-25页 |
4.2.3 灌丛土壤碳氮比 | 第25-26页 |
4.2.4 灌丛土壤氮储量 | 第26-27页 |
4.3 海南岛灌丛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有机碳、氮含量 | 第27-33页 |
4.3.1 凋落物的现存量量及氮、碳含量 | 第27-28页 |
4.3.2 草本生物量及氮、碳含量 | 第28-29页 |
4.3.3 灌木优势种各器官氮、碳含量 | 第29-31页 |
4.3.4 海南岛灌丛生物量与凋落物现存量 | 第31页 |
4.3.5 10种灌木优势种的生物量方程 | 第31-33页 |
4.4 海南岛灌丛有机碳、氮密度 | 第33-35页 |
4.4.1 灌丛有机碳密度 | 第33-34页 |
4.4.2 海南岛灌丛氮密度 | 第34-35页 |
4.5 海南岛灌丛有机碳及氮储量 | 第35-37页 |
5 讨论与分析 | 第37-44页 |
5.1 灌丛土壤有机碳、氮分布规律 | 第37-39页 |
5.1.1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 | 第37页 |
5.1.2 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分布规律 | 第37-38页 |
5.1.3 土壤全氮含量、密度及分布规律 | 第38-39页 |
5.1.4 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及碳氮比 | 第39页 |
5.2 灌丛植被及凋落物的有机碳、氮分布规律 | 第39-42页 |
5.2.1 灌丛生物量及凋落物现存量 | 第39-40页 |
5.2.2 凋落物及草本的的有机碳、氮密度 | 第40页 |
5.2.3 灌木优势种各器官有机碳、氮含量 | 第40-41页 |
5.2.4 10种灌木生物量方程 | 第41-42页 |
5.3 灌丛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分布规律 | 第42-44页 |
5.3.1 灌丛有机碳、氮分布规律 | 第42-43页 |
5.3.2 灌丛有机碳及氮储量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著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